童言无忌-Tabooless Babble: 关于非暴力: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都是有条件的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都是有条件的 https://groups.google.com/d/topic/lihlii/wFD94YPjjY8/discussion
南非 曼德拉 非暴力 http://lihlii.blogspot.com/2013/12/blog-post_11.html http://lihlii.wordpress.com/2013/12/11/%E5%8D%97%E9%9D%9E-%E6%9B%BC%E5%BE%B7%E6%8B%89-%E9%9D%9E%E6%9A%B4%E5%8A%9B/
关于"非暴力"的推文 http://lihlii.blogspot.nl/2013/06/blog-post_12.html
曼德拉是否恐怖分子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 https://groups.google.com/d/topic/lihlii/jsD8ElXMpCg/discussion
非暴力的唯一好处 https://groups.google.com/d/topic/lihlii/-F0IliAu2Hc/discussion
"非暴力"只能做策略和个人信仰,不能做普遍原则 https://groups.google.com/d/topic/lihlii/59UAOhjZ44Q/discussion
甘地和安倍德加 https://groups.google.com/d/topic/lihlii/iQSFAa46qyk/discussion
奥威尔:对圣雄甘地的思考 https://groups.google.com/d/topic/lihlii/0o_rdakohzk/discussion
林达:"非暴力":非常危险的武器--重读《甘地自传》 https://groups.google.com/d/topic/lihlii/6-HMR0zga-8/discussion
非暴力的局限:马丁·路德·金之梦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8/0907/00/48714_1616750.shtml
立里: 散议告别革命论 https://groups.google.com/d/topic/lihlii/CVVPJjUb-Vc/discussion
电影 《昂山素季》 下载 https://groups.google.com/d/topic/lihlii/ZnnkQgCUZb8/discussion
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美国的“大中东”计划
石油大棋局:下一个目标中国
2003年初,小布什和切尼决定入侵伊拉克,这其实与9·11恐怖袭击以及本·拉登毫无关系,后来的事实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此举只是华盛顿宏大的地缘战略的一个棋子。这一战略涵盖地域极广,从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到利比亚,经波斯湾到伊朗、阿富汗,最终直抵中国的家门口,目的是要彻底实现对伊斯兰世界石油资源的军事控制。
美国的这一大战略到底是什么?
鉴于对前华约国家的政权更迭计划非常成功,美国以此为蓝本制定了大中东战略的框架。该战略由前五角大楼顾问、新保守主义分子理查德·珀尔和小布什政府官员道格拉斯·费斯于1996年提出,最初是为以色列新当选的内塔尼亚胡政权起草的白皮书。
白皮书名为《彻底改变:确保政权的新策略》,是美国智库第一份公开呼吁清除萨达姆的政策建议,并且主张对巴勒斯坦人采取强硬军事立场,打击叙利亚和位于黎巴嫩境内的叙利亚目标。[7]据称,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政权当时没有采纳珀尔和费斯所提的建议,理由是太过冒险。
9·11之后,随着珀尔等新保守主义的极端好战分子重返决策圈,小布什政府对珀尔-费斯报告的扩充版予以高度重视,将其称为“大中东”计划,费斯也被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
该计划宣称要对整个大中东地区的独裁政府实行民主改革,虽然听上去冠冕堂皇,实际上暗藏着美国扩大军事控制和准备从经济上撬开中东国家大门的野心。
2004年6月,八国集团峰会在格鲁吉亚的海岛召开,美国提交了一份文件,题为“八国集团与大中东伙伴关系”,在文件的“经济机会”部分,华盛顿高调呼吁在大中东地区“大举推行经济变革,规模要不亚于曾在前苏东共产党国家实施过的经济疗法”。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在俄罗斯、波兰、乌克兰等前苏东国家实行“休克疗法”。经历之痛苦让这些前共产党国家清楚地意识到,华盛顿就是要掠夺其国家财富。为了把东欧国家纳入美国的掌控,华盛顿把他们一个又一个拉进北约。而北约作为军事联盟,早在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之际,其使命就应宣告结束。
2004年,该文件被沙特阿拉伯的《生活报》曝光,中东抗议浪潮此起彼伏,重点就是针对美国的“大中东”计划。当年4月,法国《世界报》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除了阿拉伯国家,大中东还包括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土耳其、以色列。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只有一个,就是所处地区对美国最为敌视,宗教激进主义也十分盛行。”但是这恰好符合华盛顿的大中东战略,只要让这片地区战乱不断,北约介入“保护重要石油供应线”就顺理成章。
2005年5月,美军轰炸巴格达的硝烟尚未散去,小布什就宣布要在整个中东地区“传播民主”,明确表示要“在10年内建立美国-中东自由贸易区”。不过可笑的是,在世人眼中这位总统的所作所为却总是与民主背道而驰。
美国提交的文件还指出,要实现繁荣和民主,关键在于加强私营产业的发展。文件甚至指鹿为马地宣称,奇迹的出现要依靠微观金融措施,即“每年向中东企业家提供1亿美元贷款,持续五年,这将帮助120万名企业家脱贫,包括75万名女性”。
文件设想由国际机构接管该地区的银行和金融业务,所谓国际机构主要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实它们与世界贸易组织一样,都在美国的控制之下。美国的长期目标就是完全控制石油,全面掌控石油美元再循环,进而彻底控制整个中东的经济。计划十分大胆,却也不免铤而走险。
然而,不久华盛顿就在伊拉克陷入泥潭,再加上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沙特国王这两位中东老牌领导人的强烈反对,小布什政府的意识形态狂热分子才将大中东计划暂时搁置。显然,这也是日后穆巴拉克成为华盛顿眼中钉的原因。
到了2010年,美国的战略影响力有所下降,而中国的实力却迅速上升,这不能不让华盛顿的战略人士忧心忡忡。他们决定以民主的名义在整个伊斯兰世界策动政权更迭。2011年初,突尼斯变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美国所左右,之后五角大楼就把目标锁定长期的铁杆盟友穆巴拉克。
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华盛顿的“软”革命
石油大棋局:下一个目标中国
突尼斯总统本·阿里仓皇流亡沙特,接着埃及的示威活动就导致穆巴拉克下台。白宫、国务院、CNN、BBC等宣称抗议活动是“自发”事件,但事实远非如此。
如果仔细观察2003至2004年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颜色革命”,以及2009年试图推翻伊朗总统内贾德但以失败告终的“绿色革命”,就会发现“突尼斯革命”和埃及的政权更迭与它们极其相似。这些事件都是以高科技为手段,而且背后有美国的支持。
在埃及变革中,一方面,支持巴拉迪的青年人利用网络相互串联;另一方面,神秘的穆斯林兄弟会在被取缔后依然呼风唤雨,而据称穆斯林兄弟会与美英情报机构和共济会都有联系。[11]
挑头的是一个自称“4月6日运动”的组织,它号召埃及举行大罢工,并把2011年1月25日定为“愤怒日”。活动是该组织利用“脸谱”(Facebook)网站发起的,声势浩大、组织严密。穆巴拉克被迫解散内阁,任命前情报部长苏莱曼为副总统。
“4月6日运动”的发起人是一个29岁的土木工程师,名叫艾哈迈德·马希尔·易卜拉欣。他在“脸谱”上开设了主页,意在纪念2008年4月6日发生的工人罢工。
据《纽约时报》2009年的统计,“脸谱”和“推特”(Twitter)网站的埃及会员已达80万,大部分是年轻人。在华盛顿接受卡内基基金会采访时,“4月6日运动”的负责人马希尔讲道:“这是埃及青年第一次利用”脸谱“和”推特“这样的网络工具发起运动。我们的目标是推动民主,鼓励民众参与政治改革。”[12]
“4月6日运动”自由松散,但在它背后却有另外一个组织严密的机构Kefaya,由兰德公司一手扶植。兰德与五角大楼关系密切,善于利用暴徒并煽动民众来给华盛顿的对手制造麻烦,1968年针对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五月风暴”也是这个智库所为。
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
始乱突尼斯
石油大棋局:下一个目标中国
为实现对整个伊斯兰世界石油资源的军事控制,美国制定了“大中东”计划,这一计划西起摩洛哥,横跨利比亚、埃及、苏丹、波斯湾,东至阿富汗、巴基斯坦。计划表面宣称要对整个大中东地区的独裁政府实行民主改革,实际上暗藏着美国扩大军事控制和准备从经济上撬开中东国家大门的野心。突尼斯、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叙利亚、也门等地的乱局早在数年前就埋下了伏笔。大中东计划所涉及的大部分国家所处地区对美国最为敌视,但这恰好符合华盛顿的大中东战略,只要让这片地区战乱不断,北约介入“保护重要石油供应线”就顺理成章。大中东计划的最终目的是牢牢控制核心战略资源——石油,并以此作为将来敲诈石油进口国的筹码,其终极目的是创建史无前例的全球霸权。
21世纪伊始,克林顿总统即将任满之际,华盛顿的战略人士愈发清楚地认识到,美国全球霸权的唯一潜在对手就在欧亚大陆,确切地讲就是防止中俄联手,不让中东和非洲的主要产油国与他们合作。中国虽是全球经济大国,但国家能源安全过度依赖油气进口,五角大楼对此弱点一清二楚。
为了控制波斯湾的石油,从2010年10月开始,美国情报部门利用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组织(NGO)开展了一系列大胆的行动,CNN、BBC、《纽约时报》等美英喉舌也纷纷出马,把中东北非的动荡标榜为民众的民主运动,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殊不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也门等地的乱局早在数年前就埋下了伏笔。五角大楼麾下的智库筹划在先,目的就是给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预设羁绊。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石油危机中所言:“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
2010年12月17日,为抗议执法不公,一名27岁的突尼斯小贩纵火自焚,引发了所谓的“突尼斯革命”,一发而不可收。不出几周,当地工会和年轻人利用互联网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和平抗议,推翻了总统本·阿里的长期独裁统治。熟练地利用网络工具实现政权更迭,这在中东还是第一次。
就在自焚事件之前的2010年10月末,《纽约时报》曝光了一封美国外交邮件,据称此类“非法下载”的文件数不胜数。邮件是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发回国内的报告,内容涉及他和本·阿里的富翁女婿的晚餐谈话。邮件似乎是从网上不小心泄露出去的,但突尼斯网民迅速得知内容,并据此判断华盛顿会支持他们反对本·阿里的行动。很多严肃的政治观察家认为其消息来源——“维基解密”*背景复杂,很可能是美国情报部门用来散布虚假消息的工具。在突尼斯事件中,维基解密的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泄露邮件的时机不可谓不巧,难免让人心生疑云。
为了促成突尼斯民众对本·阿里的“自发”抗议,华盛顿真是煞费苦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刚刚迫使本·阿里取消粮食补贴,华尔街的投机商们就大肆推高谷物价格,为突尼斯民众纷纷倒戈火上浇油。此外,美军非洲司令部司令威廉·沃德上将在2010年5月造访突尼斯,会见了突尼斯国防部长利达·格里拉。据非洲司令部公布的消息,格里拉那时刚从华盛顿回国,“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进行了非常积极的对话”。本·阿里倒台后,突尼斯军方高层地位依旧巩固,在幕后控制着国内事态的发展,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华盛顿对突尼斯军方的支持力度。横扫突尼斯及该地区的所谓“民主”,只不过是西方媒体刻意制造的幌子,为的是扶持投靠华盛顿的新兴军事独裁势力。五角大楼对这一伎俩可谓轻车熟路。
“突尼斯革命”的胜利引发了伊斯兰世界局势动荡,北非、中东、中亚,到处可见美国的身影,而这一切的终极目标都指向中国。2011年1月,颇具影响力的《纽约时报》明目张胆地呼吁在中国搞所谓的“民主革命”。
2014年1月25日 星期六
兰德和Kefaya
在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联合参谋部、联合作战司令部、海军部、海军陆战队,以及军方情报部门的共同授意”下,有军方背景的兰德公司对Kefaya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在2008年向国防部提交的报告中,兰德对Kefaya作出如下评估:
推动阿拉伯世界民主化符合美国的利益,尤其是9·11美国遭受来自沙特、阿联酋、埃及和黎巴嫩的恐怖分子袭击后,这一做法的作用更加突出,这事关能否有效减少政治动荡和恐怖主义。正如2003年布什总统在对国家民主基金会致辞中所言,“只要中东仍未获得真正的自由,那里就会一直停滞不前、充满仇恨,成为输出暴力的源泉”(白宫,2003年)。美国曾利用各种手段推动中东民主化进程,包括不同名义的军事干涉,其最终目的都是在当地建立民主政府。然而就效果而言,最佳方法是发动当地民众自行推进民主化。
兰德的研究人员花了若干年来完善“蜂群”(Swarming)战术,这是一种非传统的政权更迭方式,核心就是用数字技术组织大规模的年轻暴民,采取“打了就跑”的抗议形式,如同蜂群的活动方式。
那些打着“人权”、“民主”和“非暴力”旗号的非政府组织,以及它们的后台美国政府,越发青睐在目标国精心策划“自发”抗议活动,目的是扶持亲美政权上台,推进五角大楼的全方位主导战略。兰德报告的结尾部分这样建议:
借助美国国际开发署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华盛顿曾广泛支持变革力量。鉴于当前美国在中东地区的负面形象,对这些变革力量的支持最好通过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展开。
对于美国政府在将来如何对变革运动进行支持,兰德2008年的研究给出了具体建议:
美国政府应支持非政府组织为变革力量提供培训,教他们在民主改革中如何建立联合阵线、如何处理内部分歧。学术机构(包括与美国政党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像共和党国际研究所和全国国际事务民主学会)也可以承担这类培训,以便帮助变革势力以和平民主的方式解决内部分歧。
美国应帮助变革力量获得并使用信息技术,奖励美国公司对事发国通信设施和信息技术进行投资。这些公司还要负责维护变革力量的网站正常运行,提供匿名访问等技术支持,避免网站受到政府监督及封杀。
该项目由“负责军购、技术和后勤的国防部副部长所辖的快速反应技术办公室发起,兰德国家安全研究中心的‘替代战略项目’负责专项研究”。
替代战略项目的研究内容包括:“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媒体、如何让青年人更为激进、如何策划部落叛乱、如何利用社交工具发动心怀不满的民众,以及本研究的主题——替代战略。”
2009年5月,就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前往开罗会见穆巴拉克之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华盛顿会见了十六名埃及激进分子。活动由总部设在华盛顿的“自由之家”主办,这是一个成立较早的所谓保护人权的非政府组织,在塞尔维亚、格鲁吉亚、乌克兰等美国主导的颜色革命中都有它的身影。当时其“新一代项目”为这些年轻人免费提供的两个月学习行将结束,为此近东事务代理国务卿助理杰弗里·费特曼专门陪同参加了会见。
受美国政府资助的国家民主基金会和自由之家都是专事政权更迭的非政府组织,2010年席卷伊斯兰世界动乱的幕后推手正是他们。
阿伦·威因斯坦是国家民主基金会的创始人和首任会长,他在1991年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讲道:“今天我们干的很多事情都是中情局25年前悄悄做的。”
纵观国家民主基金会创立以来的董事会名单,有前国防部长、现供职于凯雷集团的弗兰克·卡路西,前北约最高司令韦斯利·克拉克。另外还有新保守主义鹰派人物哈利勒扎德,小布什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就是此人一手策划,他后来担任美国驻阿富汗大使和驻伊拉克大使。维恩·韦伯也是该基金会的董事,他曾与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共同领导一支重量级的团队,独立研究美国在阿拉伯世界变革问题上的政策。他还和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一道创建了“新美国世纪计划”,这是一个鹰派智库,早在1998年就叫嚣要在伊拉克实施政权更迭。
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Kefaya——五角大楼的“非暴力战争”
Kefaya是组织埃及示威的核心力量,最终迫使执政42年的穆巴拉克下台。Kefaya的意思是:“受够了!”
说来好笑,国家民主基金会[14]等非政府组织作为政权更迭的推手,在埃及“颜色革命”中却显得有些江郎才尽,未能编造出更能蛊惑人心的新词。相比之下,在2003年11月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中,美国资助的那些非政府组织更有创意。他们精挑细选,把“Kamara!”(格鲁吉亚语的意思也是“受够了!”)作为关键词,以此彰显那次以年轻人为主的政权更迭运动。
格鲁吉亚的青年人被精心训练成分散的网络小组,以避免高度集中可能带来的覆巢之祸。为掩人耳目,骨干分子在体育场所接受训练,掌握非暴力斗争的各种技巧,以及政治蛊惑、媒体宣传、动员民众等方面的培训。
推崇Kefaya和Kamara的除了国家民主基金会,还有像吉恩·夏普的“爱因斯坦研究所”这样的机构。“爱因斯坦研究所”这个名字极具迷惑性,其宗旨之一就是夏普提出的“非暴力战争”。[15]
Kefaya成立于2004年,正式名称是“埃及变革运动”,由埃及精英在瓦萨特党领导人阿布·马迪的故乡建立,而瓦萨特党据称是由穆斯林兄弟会一手创建。[16]成立Kefaya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结束穆巴拉克的统治而联合各方力量,其运作方式与“玫瑰革命”如出一辙。
作为“4月6日运动”的核心力量,Kefaya很早就开始利用新兴媒体和网络科技,以此动员埃及民众。无论是博客政治化,还是发布逃避审核的Youtube视频和图片,其手段都极为专业。在2009年11月的一次集会中,Kefaya宣布支持巴拉迪参加2011年埃及总统选举。
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
“凯法亚”!无论有没有青年团体,革命都要进行
从2000年到2005年,世界曾接二连三地爆发革命(在塞尔维亚、格鲁吉亚、乌克兰取得成功,在白俄罗斯、阿塞拜疆和埃及则以失败告终)。当时革命浪潮的一大特点是年轻人有组织地参与。这些青年运动的名字都含有“忍无可忍”的意思,比如塞尔维亚的“奥特波”(Otpor,意为“反抗”)、乌克兰的“波拉”(Pora,意为“是时候了”)、格鲁吉亚的“卡马拉”(Kmara,意为“受够了”)、埃及的“凯法亚”(Kefaya,意为“够了”)、白俄罗斯的“祖波”(Zubr,意为“野牛”),以及阿尔巴尼亚的“马加弗”(Mjaft,意为“够了”)都令人十分熟悉。不过,近来的埃及或突尼斯革命并未出现类似于“凯法亚”的特征。这些革命明显没有组织良好、名字响亮的青年团体的参与。但没有这些东西,革命似乎也进行得很好。
可以肯定,引发这些革命的不是什么青年组织,而是专制政权和“时机成熟的背景”。这听上去显而易见,但革命派和反革命派似乎老是看走眼。我还记得,俄罗斯、阿塞拜疆和塞尔维亚甚至许多欧洲(左派)媒体(英国《卫报》尤甚)大肆攻击青年运动,称其是“外国势力的第五纵队”。不少人暗示诱发革命的不是专制滥政而是青年运动。但这也预示,“凯法亚”在2005年的埃及没什么建树,而2011年的抗议虽无“凯法亚”那样的组织,却推翻了穆巴拉克。
不久前,在摩洛哥时,笔者一直在关注突尼斯和埃及的革命如何影响那里的政治局势。摩洛哥当前的抗议浪潮是由“二月二十运动”领导的,该组织每个月发起一次大规模示威,中间还夹杂着规模较小的抗议、静坐和快闪。笔者跟该运动的一些活动分子(都是20来岁)交流,发现他们从未听说过凯法亚。看来当前的抗议跟2000到2005年那一波大不一样。
一个不同是,媒体、公众和抗议者如何谈论抗议的组织方式。不要忘了,1917年布尔什维克闹革命时首先是把邮件和电报作为主要通讯工具的。1991年俄罗斯的政变失败,及1993年叶利钦与议会对峙时,俄罗斯主要电视台所在的奥斯坦金诺(Ostankino)都曾发生大规模冲突。控制电视是动员或让群众待在家里的关键。
到了2003、2004年,大家都注意到一个巨大“创新”事实:抗议者通过手机短信(不再是以前的传单、报纸、电台或电视了)协调行动或动员人员。短信使通讯“民主化”了,也加速和简化了通讯。而现在,连手机短信都过时了。当然,这种手段还在用,但已引不起媒体或政权的兴趣。现在“脸谱”和“推特”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另一个不同是,2011年的这轮抗议运动还有更深层的差异。当前的抗议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青年运动,其参与者既有爱上脸谱网的城市中产阶级年轻人,也有温和及不那么温和的伊斯兰保守分子,还有(有时候极端的)左派分子。跟2000年到2005年的青年运动比起来,当前的抗议同样富有浪漫色彩,但缺乏组织、训练,因此也更加不易掌控。这有时候是弱点,但有时候也是优势,因为这样一来,它们就更加包容,吸入不属于城市中产阶级的那些人,从而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因此,它们对政权构成更大的威胁。
□比利时《欧盟观察家》2011年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机密文件披露中国精英的海外资产(2)
就ICIJ数据库所见,中国投资者所涉及的行业遍及石油、绿能源、矿产、武器贸易等。
90年代后期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进一步加紧资本管制,客观上推动了内地人到海外投资。很多人此前已经到当时仍属英国管治的香港成立公司。眼看中国即将收回香港主权,内地投资者担心香港也不安全,便转向更远的离岸金融中心。
于是,英属维尔京群岛成为很多内地人转移业务和资产的最佳选择。
中国政府用税收优惠来吸引外资,也推动了内地投资者使用离岸金融中心。例如,一些中国厂商用“返程投资” (round-tripping)的方式避税:在境外成立子公司,由国内的母公司将在内地生产的产品低价卖给离岸的子公司。母公司由于账上利润少、甚至没有盈利,自然免税。然后再由子公司把产品以高价卖给别的公司,把利润汇回母公司。这部分利润是当作母公司从英属维尔京群岛或香港获得的“外商投资”,也无需向中国政府缴税。
据英属维尔京群岛官方统计,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的离岸业务占当地业务的40%。1998到2002年英国派驻英属维尔京群岛的总督Frank Savage说,BVI政府向中国当局表示,BVI“管理有序、法律制度健全”,与中国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但离岸体系的批评者认为,BVI“无疑”是进行隐蔽交易的天堂。总部在英国的倡导组织Tax Justice Network说,BVI公司“丑闻不断”。因为保密制度给予“BVI公司极大的自由,随意掩饰违法活动、滥用权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海外成立离岸公司的内地人有中国“八大元老之一”彭真的儿子傅亮。ICIJ密档显示,傅亮至少持有5家BVI公司,在1997年到2000年间注册。其中一家公司South Port Development在2000年收购了一家菲律宾酒店。傅亮在内地投资游艇和高尔夫俱乐部生意。
离岸服务供应商信誉通公司(Trustnet)曾协助傅亮成立离岸公司。2000年,信誉通已在中国大陆全面发展离岸公司注册业务,与毕马威(KPMG)、安永(Ernst & Young)、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德勤(Deloitte & Touche)和安信达(Arthur Andersen)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上海开会讨论拓展市场。
ICIJ资料显示,普华永道通过信誉通,协助 中国内地和港、台投资者成立了400多家离岸公司和信托;瑞银集团则通过信誉通,协助内地和港、台投资者成立了1,000多家离岸实体。
2006年,瑞银香港协助当时的中国女首富杨惠妍成立名为Joy House Enterprises的BVI公司。杨惠妍继承父亲杨国强的地产王国碧桂园,当时净资产约83亿美元。 ICIJ向杨惠妍就离岸公司事宜提问,未获回应。
2007年,瑞银通过信誉通,协助地产大亨、SOHO中国创始人张欣成立BVI公司Commune Investment。SOHO中国在北京重建了很多地标建筑,不久前媒体报道, 张斥资2,600万美元购入纽约市曼哈顿区一栋五层的楼房。张通过代表,拒绝回答与BVI公司相关的问题。张欣在北京郊区打造的精品酒店“长城脚下的公社”(The Commune by the Great Wall)亦取名commune (公社)。
天狮集团董事长李金元是7家BVI公司的董事。这些离岸公司在2004年到2008年间由普华永道帮助成立。从ICIJ文件来看,这些BVI公司与李的天狮集团有关联。天狮涉及生物科技、旅游、电子商务和房地产等多个行业。2011年,李金元的净资产约为12亿美元。
2005年,信誉通的一份“绝密”销售备忘录要求员工加强与瑞信香港的关系,积极示好。鉴于中国限制外资银行进入,信誉通另辟途径。该份备忘录写道:“我们在上海的目标是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公司。” 该公司的的市场攻势收到了成效。2003年到2007年,信誉通在中国大陆、港、台发展的客户数量从1,500上升到4,800。
信誉通还帮助两位现任全国人大代表成立离岸公司。
全国人大安徽省代表韦江宏是国企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董事长。2006年,铜冠资源控股有限公司(Tong Guan Resources Holdings)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韦任董事。铜冠资源控股是铜陵有色金属集团的子公司。2007年,铜陵集团通过铜冠这间BVI公司向智利一项价值5,000万美元的铜加工项目投资1,000万美元。
腾讯创始人、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也持有离岸公司。2013年,马以100亿美元的身价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5位。
2007年,他和腾讯另一名创始人张志东成为BVI公司TCH Pi的董事。马的发言人称TCH Pi是腾讯集团旗下公司,“与(马化腾和张志东)个人无关。”但这间BVI并未见于腾讯的公司文件,成立的目的不明。
利润和腐败
中国染指离岸金融中心以来,经济发生巨变,增长可观,离岸金融中心不只方便了用作“返程投资”,也成为海外投资进入金属、矿产等资源市场的渠道。
支持中国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人认为,离岸金融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我认为我们应该面对的现实是,中国资本正在走出去。这对我们来说还是有利的,”中国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说,“我当然支持企业在东道国注册。但如果东道国不能提供这种环境的话,在离岸金融中心注册公司,只不过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William Vlcek是离岸金融著作《Offshore Finance and Small States: Sovereignty, Size and Money》的作者。他认为在中国,官僚主义和政府的干预妨碍国内市场的发展。在离岸公司注册对商业活动有利。
有证据显示,中国一些公司和个人利用离岸公司进行非法活动。
2013年9月,前铁道部高官张曙光承认转移28亿美元到海外账户。中国银行发布的一份政府内部报告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公职人员(包括国企高管)转移到海外的公款累计超过1,200亿美元,其中一部分通过BVI公司转移。
2000年,“保得利信誉通” 帮助中国远洋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BVI公司Cosc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这家BVI的董事包括当时的中远洋董事长马泽华和副总经理宋军。宋2011年以贪污、受贿、妨害作证被控三罪受审,被指调往青岛分公司后,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成立空壳公司以冒充合作公司。之后把建设青岛中远广场的数百万资金转移到该空壳公司。据新华社报道,宋军挪用公款600万美元,收受台湾合作方贿赂100万美元。他用非法财产在北京、天津、青岛等地合共购入37套房产。宋军的审讯结果没有公开。
中国政府最近严打贪腐成风的石油行业,业内不少高管因为贪污被停职调查。三大国企石油公司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注册了不少离岸公司。ICIJ数据库里就有几十个与这三大石油巨头相关的BVI公司。
中石油前高管李华林因为“严重违纪”被调查,去年8月落马。ICIJ数据库显示,李是两家BVI公司的董事。
有些离岸公司见于母公司的报表,但有些是国企高管以个人名义成立的。中石油下属天然气公司昆仑能源的总裁张博闻、中海油总经理杨华均曾以个人身份成立离岸公司,目的不明。
ICIJ多次尝试联系中石油和中海油均未获回应。
目前身陷囹圄的中国前首富黄光裕也曾运用离岸公司进行商业操作。黄与妻子杜鹃在2001到2008年间至少成立了31家BVI公司。当时他们持有的国美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电器商连锁。
2010年,黄因内幕交易、贿赂和操纵股价,被判有期徒刑14年。杜也以相关罪名获刑,但二审获改判,当场释放。
黄大部分资产被冻结,但利用离岸金融网络维系他的商业王国。2011年,黄名下的BVI公司Eagle Vantage Assets Management竞购英国退役航母,欲打造成高端购物商场。(英国政府最终销毁这艘航母)。
黄光裕目前通过Shining Crown Holdings and Shine Group这两间BVI公司控制国美集团30%多的股份。
离岸公司的未来
眼看企业寡头、政府官员和亲属非法敛财,一些中国人不顾安危,奋起质询。
草根组织“新公民运动”运用资讯网络和小规模的示威,向政府争取透明。去年春季,新公民运动创始人、民权律师许志永写道:“党政官员的个人财产都不敢公布,共产党还反什么腐?”
政府随即以“扰乱公众秩序”和“非法集会”罪名逮捕许,除了许,并关押该组织20多名成员。在中国,政府通常用这类罪名让异见分子沉默。
官方甚至惩罚揭露中共高层近亲资产情況的外媒。《纽约时报》和彭博新闻社报道太子党在国内持有的资产后,网站被中国政府屏蔽。驻华记者延续签证遭到延误。
英美和一些国际组织此前对离岸金融中心一直抱放任態度。直至离岸金融中心客户泛滥,方著手改革。相比之下,中国政府对改变离岸体系的呼声越来越小。
今年以前,中国的税法不要求申报境外资产,这漏洞使国人很容易借离岸来营运。 北京一位李姓公司法律顾问说:“中国的决策者没想到会有这许多钱流失到海外。”
当局正著手控制流入离岸金融中心的私人财产。今年元旦生效的法规规定国民要申报海外金融资产。
改革离岸体系的力度可能会对中国目前的改革有重大的影响。中国不仅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市场,也是离岸金融中心的重要客户。
去年,200多名银行家和离岸金融专家参与了一个以亚洲地区为主的业界意见调查。调查发现,这些高管认为,“与中国有关的需求”是离岸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一名BVI离岸服务公司的主管在调查中写道:“未来五年,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客户市场。”
机密文件披露中国精英的海外资产
两万多名中国内地及香港投资者在避税天堂注册公司
- 『资料显示,至少有五名现任与前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亲属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库克群岛等离岸金融中心持有离岸公司,其中包括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及李鹏、上届国家主席胡锦涛以及已故领导人邓小平。
- 普华永道、瑞银集团、瑞信集团等会计事务所和欧美银行扮演了关键性的中间人角色,为中国投资者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萨摩亚群岛等离岸金融中心开设资产信托(trust)和公司。
- 发生了多起贪腐丑闻的中国石油业与离岸中心有密切联系。中国三大石油国企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与ICIJ密档中的数十家BVI(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有关联。
- 中国经济转型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混合体后,成为以隐蔽、避税和方便国际贸易著称的海外避税天堂的主要客户。』
美国一家独立新闻组织取得的机密档案和资料库显示,中国高层领导的近亲在加勒比海避税天堂持有隐秘的离岸公司,有助中共精英在海外隐藏巨额财富。
这些文件包括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姐夫在海外与他人合伙的地产公司注册资料,以及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儿子、女婿注册的BVI(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
国际调查记者同盟(缩写ICIJ)获得的密件显示,近22,000名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投资者在离岸金融中心注册公司,其中起码有15名包括富豪、全国人大代表、涉嫌贪污的国企高管等知名人士。
文件还显示,普华永道、瑞银集团(缩写UBS)等会计事务所和欧美银行扮演了关键性的中间人角色,为中国投资者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萨摩亚群岛等离岸金融中心开设资产信托(trust)和公司。例如,瑞士金融巨擘瑞士信贷集团(简称瑞信)曾协助温家宝的儿子注册BVI公司,当时温家宝仍是国务院总理。
有关的档案和数据库来自两家专门为投资者开设离岸公司、信托和银行账户的商业机构,也就是总部设在新加坡的保得利信誉通集团(Portcullis TrustNet)和总部设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Commonwealth Trust Limited.
ICIJ两年前获得这批内含250万份文件的离岸密档后,与欧美和亚洲等地50多名记者合作,展开为期一年半的跟进调查与采访。ICIJ与合作的媒体自去年4月起发表一系列有关离岸金融中心的调查报道,在多个国家触发当地政府立案调查、高官下台。有关的政府因而修订有关公职人员和企业的财务披露政策。
半年前,ICIJ 开始分析密件中有关中国大陆和台、港的离岸金融资料,今天首度发布初步的分析报告。
资料显示,中国大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遥远的离岸金融小岛依赖日增。由于隐蔽、免税和方便国际贸易的特点,避税天堂大受中国投资者青睐。中国经济转型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混合体后,已成为海外避税天堂的主要客户。
就ICIJ数据库所见,中国投资者所涉及的行业遍及石油、绿色能源、矿产、武器贸易等。
中国法律未规定政府官员公开个人资产。权贵利用平行经济(parallel economy)来避税、隐藏交易。据估计,2000年以来,流失到境外的资金至少有1万亿,甚至可能高达4万亿美元。具体路线难以追踪。
美国加州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政治学者裴敏欣认为,中国精英在境内外资产的增长“不一定违法”,但往往与“公众利益冲突”,有“权力寻租”之嫌。”
政府高层的腐败在中国是高度敏感的话题。不少揭露高层领导隐蔽家族财富的记者和要求官员公开财产的公民都受到打击报复。
ICIJ调查团队的合作伙伴包括香港《明报》、台湾《天下杂志》、德国《南德意志报》和一家中国大陆的新闻机构。去年11月,该大陆媒体退出团队,表示受到政府警告,不得发表有关该数据库的报道。为免记者遭到打击报复,ICIJ决定不公开该大陆媒体的名字。
ICIJ的团队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查看密件和离岸金融中心的投资者名单。中国投资者在注册离岸公司时,通常用罗马拼音登记姓名,核实身份不易。要靠档案里注册人所提供的护照和地址来确认身份。但有些注册人没有提供护照和地址。本文没有包括数据库里疑似的“太子党”和官员,因为无法确认身份 。
ICIJ的机密档案还包括16,000多名台湾投资者的名单。有关报道将在本周陆续与合作媒体同步发布。ICIJ 将会在本月23日公开大中华地区的离岸解密数据库。
太子党的离岸资产
中共领导人的血亲或姻亲俗称“红色贵族”或“太子党”。
ICIJ密档显示,至少5名中共中央政治局现任或前任常委的亲属曾在库克群岛(Cook Island)和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公司,包括习近平的姐夫邓家贵、温家宝的独子温云松和女婿刘春航。
邓家贵是习近平大姐齐桥桥的丈夫。他是地产开发商,投资过生产手机和电子设备的稀有金属。文件显示,邓家贵曾与李华和李晓平兄弟合伙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成立卓越通力地产发展有限公司(Excellence Effort Property Development),邓与李氏兄弟各占50%股份。去年7月,李氏兄弟出价20亿美元竞标,拿下深圳两块商业用地,成为新闻焦点。
习近平从 2012年升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高调反腐,曾发表讲话要“苍蝇”、“老虎”一起打。但另方面又打击呼吁政府官员公示个人财产的草根运动。
温家宝的独子温云松留学美国,曾与他人合伙成立新天域资本私募基金,专门投资中国市场,2012年出任央企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卫通”)的董事长。中卫通属国资委管理,有望成为亚洲最大的卫星运营公司。
ICIJ密档显示,温云松2006年经瑞信香港协助,成立名为Trend Gold Consultants的BVI公司,自任唯一的董事和股东。公司于2008年解散。
投资者通常设立空壳公司,以便用离岸公司的名义开设银行账户,借此掩盖公司和真正开户人的关系。Trend Gold Consultants成立的原因不明。
ICIJ多次联系温云松和其他在文中提到的离岸资产持有者,大多数人包括温都没有回复。瑞信集团的发言人则表示“不予置评”。
不久前,有媒体爆出温家宝女儿温如春(又名常丽丽)的公司与美国金融机构商业往来的一些内情。
ICIJ现在独家发现,名叫Fullmark Consultants的这家咨询公司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成立。此前未见媒体报道。《纽约时报》报道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曾与Fullmark Consultants签订合同,向其支付180万美元咨询费。美国证券监管机构现正对摩根大通借中国高官子女来发展中国市场展开调查。
Fullmark Consultants的注册方式似有意隐藏与温如春的关系 。温的丈夫刘春航专长金融,曾在投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工作。2004年,刘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Fullmark Consultants,自任唯一的董事和股东。2006年,刘退出该BVI,同年加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
资料显示,刘退出后,Fullmark Consultants的全部股份转移给与温家宝家族关系密切的女富商张玉宏。张是温家宝弟弟温家宏的同事。据《纽约时报》报道,张曾为温家打点钻石、珠宝等生意 。
2005年10月,保得利信誉通向瑞银集团寄送账单,收取为Fullmark Consultants签发存续证明(Certificate of Good Standing)的费用,说明这间BVI公司和瑞银有商业关系。瑞银就ICIJ的查询发声明,表示该集团“了解客户”(“know-your-client”)的规定和处理与政治敏感客户关系的程序是“业内最严格的”,意指不会回应任何的查询。
2011年,维基解密”披露美国国务院在2007年发送的一则密电称温家宝“对家人的活动很反感”。电文说,“只要开价合理,温家宝的妻子和子女可以‘搞定事情’ 。”“ 温的亲戚“不一定是收受贿赂,(但)他们很可能会收取高昂的‘咨询费’”。温家宝去年结束十年任期,正式退休。
ICIJ还在离岸密件中发现邓小平、李鹏和胡锦涛等中共前领导人的亲属的离岸公司资料,(密件内容可按链接查看 )
有些中国问题专家认为,太子党的财富和生意(包括离岸资产)越来越大,会威胁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但掌权者自己深陷其中,难以制止。
常驻中国的美国律师史蒂夫·迪金森(Steve Dickinson)说:“如果没法给家人弄个几十亿,当共产党的领导人有什么意义呢?”史蒂夫曾经调查与BVI公司有关的诈骗案。他说,“这个问题规模庞大,对中国有重大的意义。但事实是每个人对此言不由衷或避而不谈。”
中国走向离岸金融中心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邓小平深化经济改革,中国投资者开始涌向离岸金融中心。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教授Don Clarke(汉名“郭丹青”)认为,中国经济制度改革向国企倾斜,民间投资人特别是创业者遂向离岸金融中心寻求发展。 在“中国特色”制度下,开展对华贸易的西方银行家、会计师和商人,也推动了离岸模式的发展。
美国凯威莱德律师事务所(Cadwalader, Wickersham & Taft)大中华地区业务主管李大诚(Rocky Lee)说:“刚开始采用(离岸模式)时,是我们外国人给这么做的。当时外国投资者普遍不适应中国的法律法规。”
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林保華:對去年一年新疆「恐怖襲擊」的剖析
舊的一年過去了。在年底的12月30日,新疆喀什地區的莎車縣還是發生流血衝突。根據中共媒體的報導,清晨6時30分許,有9名「暴徒」持砍刀襲擊莎車縣公安局,並投擲爆炸裝置、燒車,其中8名暴徒被擊斃,1人被捕。
奇就奇在發動攻擊的「暴徒」8死1活捉,全部殲滅,可是被攻擊的公安局卻沒有一個人傷亡。人們不免發出疑問,到底誰攻擊誰?誰才是恐怖襲擊者?而所謂暴徒用的武器,除了砍刀,所謂「爆炸裝置」也是語焉不詳,起碼不是炸彈,隨便找個玻璃瓶裝上汽油就是爆炸裝置了。面對這種沒有槍支的簡陋武裝的「暴徒」,一定要打死8個人才能結束戰鬥嗎?留下一個活口的目的,就是逼供信要他承認是恐怖分子,以便證明這場政府對維吾爾人屠殺是合理合法的,最後這位活口也一定被滅口。
檢視過去一年中共政府與維吾爾人見諸於媒體的較大流血衝突約有10宗,除了10月28日在北京天安門金水橋發生的汽車衝撞事件是是明顯的報復,個別衝突政府死亡人數超過維吾爾人外,基本上都是類似這樣子的屠殺,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在10個案子中,有兩宗官方媒體沒有報導,是自由亞洲電台的獨家新聞。一次是8月20日發生在喀什葉城縣依力克其鄉,一次是8月底發生在喀什澤普縣奎依巴格鎮。為何官方沒有報導?因為是軍警進攻被懷疑為恐怖分子的訓練基地,甚至出動武裝直升機襲擊。這種圍剿式的進攻,自然大獲全勝,也就是殺了不少維吾爾人,就地掩埋,所以死亡數字是個謎,但是肯定沒有繳獲到什麼武器,光殺人可不是可以公佈的光榮戰果。
政府死亡人數超過維吾爾人,只有4月23日發生在喀什巴楚縣色力布亞鎮那一次,官方說是有預謀的暴力事件,其實是政府「探訪」居民家,怎麼是居民的預謀呢?而所謂探訪應該是去搜查,而不是親善的探訪,才會遇到反抗。
這場衝突,維族人死8位,政府與警方15位,這是因為警察子彈打光了,被趕到小房間裡活活燒死。可見警方先濫殺,殺死8位維族人,到子彈打光,沒有武器的居民才用「火攻」把他們燒死。從探訪到射殺平民,都是政府主動,繳獲的也是維族人個個都有的刀具,那麼誰是恐怖分子還不明顯嗎?但是政府為了報仇,除了當場抓了8位維族人,後來又抓了一批,沒有具體數字,有多少人因此受到恐怖報復,政府沒有交代。
官方公佈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發生在6月25日的吐魯番地區鄯善縣魯克沁鎮,死27人:10人是「暴徒」,警方9人,平民8人,還有3名「暴徒」被抓。由於警方死亡人數較多,可以想到事後的報復一定也很慘烈。10月28日天安門前的事件就是這次事件的延續,一家3口再以自己的性命製造事件喚醒世人對維吾爾人人權的關注。因為這場衝撞事件主要是撞傷38名遊客,然而既然是暴力事件,也造成兩名遊客不幸身亡。
縱觀這些流血衝突,我有三個結論:第一政府沒有繳獲所謂「暴徒」的一支槍,維吾爾人的抗爭武器是砍刀、鐮刀、磚頭,和所謂的簡陋的「爆炸裝置」,就憑這點,他們夠不上「恐怖分子」;第二,他們與國際恐怖組織沒有關係,否則豈止這些破武器;第三,除了誤傷平民,他們的主要抗爭、乃至攻擊對象是警察、公安與政府官員,因此與對付平民的恐怖分子有區別。
新疆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他們原本屬於維吾爾人的,如今被中共統治,資源被掠奪。除了中央政府,還有貪官污吏的掠奪,中石油等央企轉給貪官污吏、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家族幾十億、幾百億的油氣資源,有一部分就是來自新疆。何況與新疆有關的貪官污吏,何止千千萬萬?
去年年底公佈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而正在接受黨內調查的現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剛,出身新疆建設兵團,曾任新疆自治區副主席,與新疆前書記王樂泉共事多年,關係密切,楊倒台有可能對周永康副手王樂泉造成政治壓力。楊剛的哥哥楊森、胞弟楊司也長年在新疆工作,3人有「新疆楊家將」之稱。王樂泉家族的貪腐更是遠近皆知,他們的作為,加劇新疆內部的矛盾,因為他們必然用擴大敵情來轉移視線,鎮壓民眾,方便他們搜刮民脂民膏。然而中共當局為了新疆的「穩定」,也會包庇王樂泉的惡行。
不但中國人民,全世界都應該對維吾爾人的命運給予更多的關注,尤其是制定聯合國人權憲章的聯合國,豈能坐視對維吾爾人的屠殺繼續下去?
對中共來說,還是一句老話,除非改弦更張,否則新疆問題不會得到解決,在大漢族主義的宣傳逐漸失效以後,新疆的連天烽火將會影響到中原,維吾爾人的血性,會感化漢人的奴性。中國也有大變動的一天。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奇就奇在發動攻擊的「暴徒」8死1活捉,全部殲滅,可是被攻擊的公安局卻沒有一個人傷亡。人們不免發出疑問,到底誰攻擊誰?誰才是恐怖襲擊者?而所謂暴徒用的武器,除了砍刀,所謂「爆炸裝置」也是語焉不詳,起碼不是炸彈,隨便找個玻璃瓶裝上汽油就是爆炸裝置了。面對這種沒有槍支的簡陋武裝的「暴徒」,一定要打死8個人才能結束戰鬥嗎?留下一個活口的目的,就是逼供信要他承認是恐怖分子,以便證明這場政府對維吾爾人屠殺是合理合法的,最後這位活口也一定被滅口。
檢視過去一年中共政府與維吾爾人見諸於媒體的較大流血衝突約有10宗,除了10月28日在北京天安門金水橋發生的汽車衝撞事件是是明顯的報復,個別衝突政府死亡人數超過維吾爾人外,基本上都是類似這樣子的屠殺,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在10個案子中,有兩宗官方媒體沒有報導,是自由亞洲電台的獨家新聞。一次是8月20日發生在喀什葉城縣依力克其鄉,一次是8月底發生在喀什澤普縣奎依巴格鎮。為何官方沒有報導?因為是軍警進攻被懷疑為恐怖分子的訓練基地,甚至出動武裝直升機襲擊。這種圍剿式的進攻,自然大獲全勝,也就是殺了不少維吾爾人,就地掩埋,所以死亡數字是個謎,但是肯定沒有繳獲到什麼武器,光殺人可不是可以公佈的光榮戰果。
政府死亡人數超過維吾爾人,只有4月23日發生在喀什巴楚縣色力布亞鎮那一次,官方說是有預謀的暴力事件,其實是政府「探訪」居民家,怎麼是居民的預謀呢?而所謂探訪應該是去搜查,而不是親善的探訪,才會遇到反抗。
這場衝突,維族人死8位,政府與警方15位,這是因為警察子彈打光了,被趕到小房間裡活活燒死。可見警方先濫殺,殺死8位維族人,到子彈打光,沒有武器的居民才用「火攻」把他們燒死。從探訪到射殺平民,都是政府主動,繳獲的也是維族人個個都有的刀具,那麼誰是恐怖分子還不明顯嗎?但是政府為了報仇,除了當場抓了8位維族人,後來又抓了一批,沒有具體數字,有多少人因此受到恐怖報復,政府沒有交代。
官方公佈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發生在6月25日的吐魯番地區鄯善縣魯克沁鎮,死27人:10人是「暴徒」,警方9人,平民8人,還有3名「暴徒」被抓。由於警方死亡人數較多,可以想到事後的報復一定也很慘烈。10月28日天安門前的事件就是這次事件的延續,一家3口再以自己的性命製造事件喚醒世人對維吾爾人人權的關注。因為這場衝撞事件主要是撞傷38名遊客,然而既然是暴力事件,也造成兩名遊客不幸身亡。
縱觀這些流血衝突,我有三個結論:第一政府沒有繳獲所謂「暴徒」的一支槍,維吾爾人的抗爭武器是砍刀、鐮刀、磚頭,和所謂的簡陋的「爆炸裝置」,就憑這點,他們夠不上「恐怖分子」;第二,他們與國際恐怖組織沒有關係,否則豈止這些破武器;第三,除了誤傷平民,他們的主要抗爭、乃至攻擊對象是警察、公安與政府官員,因此與對付平民的恐怖分子有區別。
新疆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他們原本屬於維吾爾人的,如今被中共統治,資源被掠奪。除了中央政府,還有貪官污吏的掠奪,中石油等央企轉給貪官污吏、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家族幾十億、幾百億的油氣資源,有一部分就是來自新疆。何況與新疆有關的貪官污吏,何止千千萬萬?
去年年底公佈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而正在接受黨內調查的現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剛,出身新疆建設兵團,曾任新疆自治區副主席,與新疆前書記王樂泉共事多年,關係密切,楊倒台有可能對周永康副手王樂泉造成政治壓力。楊剛的哥哥楊森、胞弟楊司也長年在新疆工作,3人有「新疆楊家將」之稱。王樂泉家族的貪腐更是遠近皆知,他們的作為,加劇新疆內部的矛盾,因為他們必然用擴大敵情來轉移視線,鎮壓民眾,方便他們搜刮民脂民膏。然而中共當局為了新疆的「穩定」,也會包庇王樂泉的惡行。
不但中國人民,全世界都應該對維吾爾人的命運給予更多的關注,尤其是制定聯合國人權憲章的聯合國,豈能坐視對維吾爾人的屠殺繼續下去?
對中共來說,還是一句老話,除非改弦更張,否則新疆問題不會得到解決,在大漢族主義的宣傳逐漸失效以後,新疆的連天烽火將會影響到中原,維吾爾人的血性,會感化漢人的奴性。中國也有大變動的一天。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蓝图撤太迟已疯传 3D印枪轻松过安检
来源:苹果日报
男记者带着3D列印出的塑胶手枪,登上欧洲之星。翻摄英国《周日邮报》
工业用3D印表机可列印出塑胶手枪等物品。法新社仅30秒就可组好枪
全球首支可用3D印表机列印的塑胶手枪蓝图,本月初在网路公开后被下载逾10万次,美国国务院以可能违反枪枝管理法为由,要求将设计图撤下,但显然已覆水难收。英国《周日邮报》记者上周五带着3D列印的塑胶手枪,轻松通过媲美机场的欧洲之星车站安检,登上载着数百人从伦敦开往法国巴黎的高铁。
美国德州大学25岁法律系学生威尔森(Cody Wilson)认为人人都有拥枪权利,设计出可用售价约23万元台币的工业用3D印表机列印出来的单发塑胶手枪「解放者」(The Liberator),本月3日将蓝图放上网开放下载。他说:「我承认列印出来的手枪可能被用来伤人,但我不认为这样就不该公开。」
美国务院上周致函威尔森,要求在证明塑胶手枪蓝图未违反武器出口条约前暂时从网路撤下,但档案已被上传到档案分享网站海盗湾(Pirate Bay)。
档案下载逾10万次
威尔森已照指示撤下档案,但已被下载逾10万次,他坦言:「新闻一出,海盗湾的下载数不断往上冲。」美国菸酒枪砲及爆裂物管理局指出,依法美国公民可造枪自用,但贩卖枪枝需要执照。为符合美国枪枝制造法规,威尔森刻意在枪把掺入钢铁,才能被金属探测门侦测到,但若不加入钢铁,仍可发射子弹。
英国《周日邮报》两名记者只花不到36小时,就用3D印表机和从网路下载的蓝图,列印出16个零件,组合成一把可发射一发点38口径子弹的塑胶手枪。记者把手枪拆成3部分,分藏在两人的衣服里,轻松通过欧洲之星伦敦起站的金属探测门,未触动警铃,登上周五下班尖峰时开往法国的高铁。两人在车上只花了30秒就把手枪组合好了,还当着车上其他旅客的面,拿着拍认证照片。
虽然《周日邮报》未把子弹和用来击发子弹的2.5公分长金属撞针偷渡上车,但要夹带这么小的金属通过安检并不难。
「应检讨机场安检」
英国前安全大臣魏斯特唿吁,应重新评估如何侦测塑胶手枪,欧洲之星也紧急找来安全专家重新检视安检漏洞。飞航安全分析师叶慈说:「若塑胶手枪能突破欧洲之星安检,当然也能通过机场安检。当局应开始忧心,因恐怖份子也能从网路下载蓝图列印手枪,可用来在高空劫持飞机或使之坠机。」
3D列印手枪零件
「解放者」3D列印塑胶手枪,除了金属制的子弹和撞针,其余零件都是由3D印表机用塑胶列印而成。欧新社
男记者带着3D列印出的塑胶手枪,登上欧洲之星。翻摄英国《周日邮报》
工业用3D印表机可列印出塑胶手枪等物品。法新社仅30秒就可组好枪
全球首支可用3D印表机列印的塑胶手枪蓝图,本月初在网路公开后被下载逾10万次,美国国务院以可能违反枪枝管理法为由,要求将设计图撤下,但显然已覆水难收。英国《周日邮报》记者上周五带着3D列印的塑胶手枪,轻松通过媲美机场的欧洲之星车站安检,登上载着数百人从伦敦开往法国巴黎的高铁。
美国德州大学25岁法律系学生威尔森(Cody Wilson)认为人人都有拥枪权利,设计出可用售价约23万元台币的工业用3D印表机列印出来的单发塑胶手枪「解放者」(The Liberator),本月3日将蓝图放上网开放下载。他说:「我承认列印出来的手枪可能被用来伤人,但我不认为这样就不该公开。」
美国务院上周致函威尔森,要求在证明塑胶手枪蓝图未违反武器出口条约前暂时从网路撤下,但档案已被上传到档案分享网站海盗湾(Pirate Bay)。
档案下载逾10万次
威尔森已照指示撤下档案,但已被下载逾10万次,他坦言:「新闻一出,海盗湾的下载数不断往上冲。」美国菸酒枪砲及爆裂物管理局指出,依法美国公民可造枪自用,但贩卖枪枝需要执照。为符合美国枪枝制造法规,威尔森刻意在枪把掺入钢铁,才能被金属探测门侦测到,但若不加入钢铁,仍可发射子弹。
英国《周日邮报》两名记者只花不到36小时,就用3D印表机和从网路下载的蓝图,列印出16个零件,组合成一把可发射一发点38口径子弹的塑胶手枪。记者把手枪拆成3部分,分藏在两人的衣服里,轻松通过欧洲之星伦敦起站的金属探测门,未触动警铃,登上周五下班尖峰时开往法国的高铁。两人在车上只花了30秒就把手枪组合好了,还当着车上其他旅客的面,拿着拍认证照片。
虽然《周日邮报》未把子弹和用来击发子弹的2.5公分长金属撞针偷渡上车,但要夹带这么小的金属通过安检并不难。
「应检讨机场安检」
英国前安全大臣魏斯特唿吁,应重新评估如何侦测塑胶手枪,欧洲之星也紧急找来安全专家重新检视安检漏洞。飞航安全分析师叶慈说:「若塑胶手枪能突破欧洲之星安检,当然也能通过机场安检。当局应开始忧心,因恐怖份子也能从网路下载蓝图列印手枪,可用来在高空劫持飞机或使之坠机。」
3D列印手枪零件
「解放者」3D列印塑胶手枪,除了金属制的子弹和撞针,其余零件都是由3D印表机用塑胶列印而成。欧新社
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政變實務手冊简介
如何挑選國家來發動政變?
如何判斷該國情勢是否適合發動政變?
政變前要挑選哪些部隊加以策反?
政變執行的最關鍵時期是?
何時逮捕舊政府領導班子?要挑選哪些人來逮捕?
如何化解反對我方勢力?
策劃政變時,處理情報的行動準則為何?
何時才是發動政變的好時機?
這本書不是一般隨處可見既平凡又空泛的綱要手冊。《完全政變手冊》是一本教你如何推翻某個掌握了國家大權卻又不受歡迎的政權。書中精確說明了執行政變的策略原則、政變的機制與具體實踐手段,並分析各種足以發動政變的政治、軍事及社會條件。作者坦言,他的寫作初衷是探討政治在經濟落後國家所具的意義。本書寫作當時,西方知識界對第三世界亞非新興國家抱有相當大的期待,但是作者認為這些國家有一項致命的缺陷是:缺乏真正的政治社群。缺乏真正的政治社群,就沒有有效的道德標準,而沒有自然源自該國社群價值與信念的準則,國家不過是一具機器罷了,就像其他機器一樣,只要找到關鍵掣桿,任何人都可以操縱整台機器。政變因而由是而生。
◎「政變」是最常用於改變政府的手段,也是最有成效的手段。1960年代以來全球發生過超過200場政變。就在2011年的1月,泰國還傳出軍方即將發動政變的消息,5月間喬治亞共和國又發生了一次失敗的政變!政變顯然已成聯合國大部份會員國政權更迭的正常模式!
◎政變與我們距離不遠!目前全球有12個國家的領導人是經政變上台(參維基百科)。
◎亞馬遜網路書店5顆星評鑑!
◎《政變實務手冊》一書再版無數次,被翻譯成14國語言
「這本小書邪惡、揭發事實,且相當具娛樂效果。在一步一步說明發動政變的步驟後,作者分析了現代(二戰後)的政變,同時指出為何有些人可以成功,而有些人則否。」
--《紐約客》雜誌
「一部相當傑出且切合主題的作品,展現了去規劃無論成敗的政變所需的龐大知識。」
--《時代雜誌》文別刊
「《完全政變手冊》一書證明了學術分析可以是相當傑出的社會學作品,同時也讓讀者閱讀時樂在其中。文體平易近人,沒有艱澀難懂的術語……同時,書中清楚展現了魯瓦克對政治學基本概念以及問題的熟稔。在處理敘述主題時,他既不浮誇也不過度著墨無用的小細節。因此,這本書對於所有對於頻繁發生的推翻政府行動有興趣的讀者來說,相當具有一讀的價值……我們在閱讀這本說明清楚又充滿智慧巧思的小書時,樂在其中。」
--《薇吉尼亞書評季刊》(Virginia Quarterly Review)
「1970年代,魯瓦克的《完全政變手冊》在那個政變頻傳的時代,幾乎成為經典,搞政治者奉為聖經,獨裁者把它當作教戰手冊。年輕無知的我對此十分著迷,抱著字典一個字一個字讀完……這本書對政變的過程,從籌劃到執行,舉例說明又附有圖表,分析各種變數和不同想定,富有創造力和想像力,文字洗鍊,一點都不枯燥。」
--新新聞創辦人/江春男
作者简介 · · · · · ·
愛德華.魯瓦克(Edward Luttwak)
1942年生於羅馬尼亞的猶太家庭,成長於倫敦,是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軍事戰略學者。曾就讀倫敦政經學院,後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任職美國國安會(總統的幕僚機構)、美國國務院(行政機關),現於華府擔任「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資深顧問。
他在研究上經常採取獨特的觀點,最著名的作品就是1968年首度出版的《政變實務手冊》,已被翻譯成14種語言。另外,全球各學術機構及相關領域的大學系所普遍採用他撰寫的《戰略:戰爭與和平的邏輯》一書,已經成為經典教科書。
目录 ······
獨家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版自序
1979年版自序
第一章 什麼是政變
第二章 政變的時機
· · · · · · (更多)
獨家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版自序
1979年版自序
第一章 什麼是政變
第二章 政變的時機
第三章 發動政變的策略
第四章 政變的策劃
第五章 政變的實施
附錄A 鎮壓經濟學
附錄B 政變的戰術討論
附錄C 統計數據
表Ⅰ:政變的經濟演化,1945-1978
表Ⅱ:全球政變一覽表(含成功╱不成功者)
表Ⅲ:政變的效率,1945-1964
表Ⅳ:政變的次數
如何判斷該國情勢是否適合發動政變?
政變前要挑選哪些部隊加以策反?
政變執行的最關鍵時期是?
何時逮捕舊政府領導班子?要挑選哪些人來逮捕?
如何化解反對我方勢力?
策劃政變時,處理情報的行動準則為何?
何時才是發動政變的好時機?
這本書不是一般隨處可見既平凡又空泛的綱要手冊。《完全政變手冊》是一本教你如何推翻某個掌握了國家大權卻又不受歡迎的政權。書中精確說明了執行政變的策略原則、政變的機制與具體實踐手段,並分析各種足以發動政變的政治、軍事及社會條件。作者坦言,他的寫作初衷是探討政治在經濟落後國家所具的意義。本書寫作當時,西方知識界對第三世界亞非新興國家抱有相當大的期待,但是作者認為這些國家有一項致命的缺陷是:缺乏真正的政治社群。缺乏真正的政治社群,就沒有有效的道德標準,而沒有自然源自該國社群價值與信念的準則,國家不過是一具機器罷了,就像其他機器一樣,只要找到關鍵掣桿,任何人都可以操縱整台機器。政變因而由是而生。
◎「政變」是最常用於改變政府的手段,也是最有成效的手段。1960年代以來全球發生過超過200場政變。就在2011年的1月,泰國還傳出軍方即將發動政變的消息,5月間喬治亞共和國又發生了一次失敗的政變!政變顯然已成聯合國大部份會員國政權更迭的正常模式!
◎政變與我們距離不遠!目前全球有12個國家的領導人是經政變上台(參維基百科)。
◎亞馬遜網路書店5顆星評鑑!
◎《政變實務手冊》一書再版無數次,被翻譯成14國語言
「這本小書邪惡、揭發事實,且相當具娛樂效果。在一步一步說明發動政變的步驟後,作者分析了現代(二戰後)的政變,同時指出為何有些人可以成功,而有些人則否。」
--《紐約客》雜誌
「一部相當傑出且切合主題的作品,展現了去規劃無論成敗的政變所需的龐大知識。」
--《時代雜誌》文別刊
「《完全政變手冊》一書證明了學術分析可以是相當傑出的社會學作品,同時也讓讀者閱讀時樂在其中。文體平易近人,沒有艱澀難懂的術語……同時,書中清楚展現了魯瓦克對政治學基本概念以及問題的熟稔。在處理敘述主題時,他既不浮誇也不過度著墨無用的小細節。因此,這本書對於所有對於頻繁發生的推翻政府行動有興趣的讀者來說,相當具有一讀的價值……我們在閱讀這本說明清楚又充滿智慧巧思的小書時,樂在其中。」
--《薇吉尼亞書評季刊》(Virginia Quarterly Review)
「1970年代,魯瓦克的《完全政變手冊》在那個政變頻傳的時代,幾乎成為經典,搞政治者奉為聖經,獨裁者把它當作教戰手冊。年輕無知的我對此十分著迷,抱著字典一個字一個字讀完……這本書對政變的過程,從籌劃到執行,舉例說明又附有圖表,分析各種變數和不同想定,富有創造力和想像力,文字洗鍊,一點都不枯燥。」
--新新聞創辦人/江春男
作者简介 · · · · · ·
愛德華.魯瓦克(Edward Luttwak)
1942年生於羅馬尼亞的猶太家庭,成長於倫敦,是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軍事戰略學者。曾就讀倫敦政經學院,後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任職美國國安會(總統的幕僚機構)、美國國務院(行政機關),現於華府擔任「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資深顧問。
他在研究上經常採取獨特的觀點,最著名的作品就是1968年首度出版的《政變實務手冊》,已被翻譯成14種語言。另外,全球各學術機構及相關領域的大學系所普遍採用他撰寫的《戰略:戰爭與和平的邏輯》一書,已經成為經典教科書。
目录 ······
獨家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版自序
1979年版自序
第一章 什麼是政變
第二章 政變的時機
· · · · · · (更多)
獨家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版自序
1979年版自序
第一章 什麼是政變
第二章 政變的時機
第三章 發動政變的策略
第四章 政變的策劃
第五章 政變的實施
附錄A 鎮壓經濟學
附錄B 政變的戰術討論
附錄C 統計數據
表Ⅰ:政變的經濟演化,1945-1978
表Ⅱ:全球政變一覽表(含成功╱不成功者)
表Ⅲ:政變的效率,1945-1964
表Ⅳ:政變的次數
20080908: 【看西方】金融家的“非暴力”热情
20080908: 【看西方】金融家的“非暴力”热情: 【看西方】金融家的“非暴力”热情 http://www.ntdtv.com/xtr/gb/2013/05/15/a897182.html 在網上有一篇吉因‧夏普的介紹順便把它貼上來 《民族》非暴力战士――吉恩·夏普 来源自: 译者 发表于...
吉恩·夏普:一个独裁者的最可怕的噩梦
一月某个阴暗的晚上,靠近帕丁顿站(Paddington Station)一栋匿名的排屋楼房里,一个男人在讨论如何发起一场革命。
一年轻伊朗女孩问了个问题:“伊朗境内的青年们对(政府)施加于他们的残酷暴力大失所望……街头抗争不再,” 她继续:“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要如何使他们重新组织起来?”
男人想了一会。 他看起来一点儿也不激进——一头白发背部微驼,佝偻的身子被坐着的椅子吞没。
當他张口说话, 房间里的所有眼睛都盯着他看。
“你不在大街上游行往手上有机枪的士兵们逼近……那不是件明智的事。”
“可是如果有其它更为激烈的事……你可让每个人待在家里。”
“一个彻底寂静的城市,” 他弯曲着手斟酌着语句,好像在把杂音扫除似的放低声量耳语道。
“每个人都在家里。” 男人的眼睛扫描着房间。“寂静,” 他再次耳语。
“你认为极权者会注意到吗?”
他环视一下房间, 微点着头。 他头背后的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长崎原子弹爆炸蘑菇云冲向天空的海报。
这男人是政治科学家吉恩夏普, 爆炸性思考是他的专长。
他被称为非暴力抗争之父。 他也被形容为最佳革命之友。 或者,更为贴切地说,是独裁者最可怕的恶梦。
年屆84, 這一位美國學者把他一生中大半個生命貢獻在无畏的,甚至有人说是鲁莽的想法上——一个关于非暴力,而非暴力的想法──才是推翻腐败、专制政权最有效方法。
在这个冬夜, 他在伦敦新闻业中心,前线俱乐部(Frontline Club)仅有的永久房间里。
那些没能坐下的人挤在房间后边, 在一張一个女孩遞鲜花给一字排开的镇暴警察的巨大照片下。女孩有可能受到夏普作品的鼓舞。
他那本关于如何推翻独裁者的实用手册, “从独裁到民主”,自20年前出版以来, 像病毒般传播并且已经被活动家翻译成30多种语言。
他同时列出了 “198条非暴力战斗方法1”——强有力,时而出人意表,把权力从专制政权手中推倒的各种方法。示威者和革命者们使用这些方法的例子层出不穷。
1. 译者注: “从独裁到民主”一书里,中文翻译把“非暴力战斗方法” 翻译为 “非暴力行动方法”,其中, “行动”翻译自英文“action” 。 读了多篇夏普教授原文,窃以为“战斗” (同样是action之意思)比较贴近夏普原文意思。
在乌克兰, 2004年的橙色革命让反对党领袖维克多尤先科在选举中大捷,千百万个示威者把基辅的独立广场变成橙色旗海——橙色是尤先科竞选使用的颜色。
夏普手册第18条规则: 展示旗帜和象征性的颜色。
在塞尔维亚,活动家在2000年总统选举中对抗当时的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使用了印有 “他完蛋了!(Gotov Je!)” 的贴纸、汗衫和海报以让塞尔维亚人知晓米洛舍维奇并非不可战胜。
夏普手册第7条规则: 标语、漫画和符号
去年(译者注: 2011年)在开罗的埃及革命,抗议者在塔里广场上扎营居住,在那里他们创作艺术品、词曲和演唱反胡斯尼穆巴拉克的歌。许多埃及人星期五聚集在广场上祷告之后就进行大规模的政治集会。
夏普手册第20、37和47条规则: 祷告和礼拜。歌唱。集合抗议。
他的非暴力思想是基于一个非常简单巧妙的前提:没有一个政权,甚至一个最残酷的独裁者,可以在没有人民的支持下屹立不倒。 为此,夏普建议,搬离它。
非暴力战斗,他说,如白蚁蚕食树木般,可把政权的支柱力量蚕食掉。最终整个支柱倒塌。
长达半个世纪里,夏普完善了他的非暴力冲突理论和精雕细琢他的谋生工具。他的方法让数百万人从暴政中解放出来——并且让缅甸至伊朗等独裁政权惊颤。
在2009年, 他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在阿拉伯之春起义期间,他的方法不断地被引用。
掌声在 “几十年艰辛” 后到来,他说。他的方法被否定和误解——他甚至被指控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
但他继续续着 “工作”,间或近身无分文。因为无法承担办公室租金,他在位于东波士顿的住家经营其机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研究所。
他差不多给予每个人半小时时间,甚至需要做课业项目的高中生。於是朝拜者出现。
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带着想改变处境的目的。他们来听夏普花了一辈子顽固地建立起来的非凡想法:革命经已开始的思想。
第一个反抗
1951年当夏普从大学毕业,他搬到纽约同时从事各种临时工作以解决温饱。空余时间他躲在纽约市图书馆撰写一本关于印度政治领袖圣雄甘地的书。甘地,大致上仍被夏普视为英雄的人物。
他还逃避兵役。
当时美国处于越战中,而夏普拒绝同军事徵召局合作。他拒绝做体检或携带徵召证件。
“我选择了一个特别的良心反抗,我猜想是至今存在最令人生厌的——公民抗命”。
那意味着逃避兵役,属于可判刑高达14年的刑事犯罪。
他的父亲,一位新教牧师和母亲为此悲痛欲绝。他是位杰出的学生。为什么把大好前途给丢了。
“他们对我施加各种强大压力,” 他记得。可是他继续下去。 “那是个我必须做同时完成的事。”
刚开始的时候,夏普申请了良心反抗被拒绝。 然后他改变主意:“我了解到自己首先就不该这么做,我不该申请。”
当军事徵召局最终批准了申请,他却无法接受。
在1953年,事情变得越来越坏。 夏普被联邦调查局逮捕关在联邦拘留所,等候审判。 可是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他有个不太可能同时非常重要的盟友: 艾伯特爱因斯坦。
夏普当时仅25岁,却已经显露了他以后作品中知识分子具有的狂妄特征。他给物理学家写信,请求爱因斯坦为他的作品撰写前言同时告诉爱氏关于他的官司。
爱因斯坦,一位在晚年受人敬仰的和平主义者,分享了夏普对甘地的欣赏。爱因斯坦同意给夏普撰写前言。
爱因斯坦在1953年4月2日的信件里如此写道: “我真诚地欣赏你的道德力量,也只能希望(虽然我真的不知道),若这事也发生在我身上,我会做出和你一样的选择。”
爱因斯坦同时也给夏普的书写前言,形容该著作为 “一位与生俱来的历史学家的艺术品”,又加上 “一个年轻人怎么可能创作出如此成熟的作品?”
在审判中,夏普在(对法官的)评述中使用了爱因斯坦的名字。 最后他被判刑2年。
他的母亲,夏娃,从俄亥俄州到到法院听审,也给爱因斯坦写信。爱因斯坦回复了。他告诉这位母亲, “他对夏普的崇高诚意无法抗拒。” 这封信, 据夏普说,对他父母 “是个巨大帮助。”
最后, 夏普服刑9个月又10天。
“在(监狱)那种地方你计算着日子,” 他此刻说,同时补充说如果当时没有跟随自己的良知,这对他将是个悲剧。
“我将无法保有活下去的自尊和内心正直及面对不可预知的将来。”
胜利一刻
从监狱出来后,夏普再次专注于他的工作。
他在伦敦一家和平主义者期刊短暂地当过编辑,撰写和平方面的新闻,后来他搬到挪威加入位于奥斯陆的社会研究院。
“那是第一次我从事自己的研究和自我想法及从写作中获得经济上的支持。” 夏普道。
他被也同样对甘地感兴趣的哲学家阿恩纳斯(Arne Næss)邀请。阿恩纳斯后来成为杰出的生态环境之父。
有一阵子,事情发展得很好。 纳斯说服研究院赞助,把非暴力冲突做为主要研究项目。
可是在展开前,该项目被另一个新颖更为时髦的研究领域取代: 和平研究。
直到今天,夏普拒绝他的工作被并入更为宏大叙述的和平研究学说里,为此他失去无法计量的基金。
“我一直认为非常多的和平研究学者在科学的伪装下相当天真和浪漫。” 他说。
让人惊诧地,夏普继续在学院呆上数年做自己的研究。就是在那里他打下了自己的专业基础,在他的微型便携式打字机打出一页又一页的作品。
然而在挪威,夏普同时看到自己专业上的缺陷: 他对政治力量一窍不通。
“这是个极大的优势——知汝不知也,” 他说道。 “若愿意而又不妄自尊大的话——你会有学习机会。”
因此他回到英国,在牛津大学攻读政治科学博士学位。他师从艾伦布洛克(Alan Bullock),第一位写阿道夫希特勒的传记作家。从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到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和大卫休谟(David Hume); 极权主义解析;独裁统治历史等,他无所不涉。
当把各个拼图拼在一起后,夏普开始修改他的作品并提问关键问题。
是什么让一个政府——甚至是专制政权——统治权力呢?他意识到,答案,是人民对这一权力的信念。即便是独裁统治也需要人民的合作和服从才能继续掌权。
所以,他的理由是,如果你能确认政府权力的来源 ——公务员、警察和法官,甚至军队工作的人——那么你便知道独裁是依赖什么而存在。
当把这一思路厘清后, 夏普回到他的非暴力抗战理论上:“这一技术的本质是什么?” 他问自己。 “它的方法是什么﹍﹍不同性质的罢工、抗议、抵制,绝食﹍﹍要如何进行呢?可能会失败。如果失败了,为什么?如果成功,为什么呢?”。
那迅间,他茅塞顿开。如果一个独裁政权须依赖人民和各个体制的合作才能存在,那么你须要做的是把支持政权的力量缩小。
这就是夏普思路明朗的关键一刻。这恰恰是非暴力抗战的中心思想。本质上,非暴力抗战能在政治上摧垮政府、包括最残酷的独裁政权。
这是一个如炸弹或枪械般威力十足的武器——或许更强大。
“这就是胜利的一刻,” 夏普说道。他还记得当时坐在他位于牛津的小房间里,震惊又宽慰, 他说。
“这不仅仅是理论。而是已在许多不同历史事件中实践过的事。”
那一刻演变成夏普的第一大作品——他于1973年出版的《非暴力政治》。该著作即刻被喻为经典之作而且一直被视为非暴力抗争的必读作品。
病毒般的小册子
夏普最为人知的作品, “从独裁到民主”, 是部教导如何推翻独裁政权的手册。
起初它只是以煽动性的意见形式印成的寥寥数页小册子,在缅甸军人独裁政权下的活动家之间暗中传阅。拥有小册子的人若被抓到将被判处7年徒刑。
从缅甸,小册子被带至印度尼西亚,而后至塞尔维亚。之后,夏普说,他失去了这本书的去向。但小册子随着自身命运,在活动家手中流转,最后,一些人说,启发了被称为阿拉伯之春的革命。
艾哈迈德马希尔(Ahmed Maher), 一位主导4月6日青年运动,在去年的埃及革命中扮演关键角色的组织者,告诉纽约时报记者他的团员阅读过《非暴力冲突》一书。
他说,该组织部分成员曾前往塞尔维亚与非暴力行动和战略实践中心的成员交换意见。设在贝尔格莱德的机构为Otpor!前组织成员于2004年成立。Otpor!青年组织在2000年使用夏普的方法协助推翻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
记者兼制片人Ruaridh Arrow,拍摄了一部关于夏普研究成果的纪录片,名为 “如何发动一场革命”,他在去年的埃及革命期间置身其中。他说一个年轻的活动家告诉他,夏普的作品在阿拉伯语中广泛流传,但该活动家拒绝在相机前谈论,因为害怕具有有美国影响的知识会危及革命运动。
夏普已经写了大约30本书,同时还有个厚达900页,《自我解放指南》放在他网站上免费供人下载。他说,军人们往往比和平主义者更为正视他的作品。
“他们能理解它的(译者注:指夏普作品)冲击力量和战略与战术的使用。”
这样一位因夏普非暴力冲突作品而转变的,是位退休美国陆军上校罗伯特赫尔维,他在1987年在哈佛大学同夏普见面。
夏普当时任职于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的非暴力制裁项目,而赫尔维,是位获得战功勋章的越战老兵,为国际事务中心资深研究员。
赫尔维在越争中的经历使他确信,必须有替代杀人的方法。在听到夏普演说后,他就迷上了。赫尔维决定,缅甸,是个传播夏普理论的最佳地方。
赫尔维曾在仰光(缅甸首都)当美国军事武官,并同情反对缅甸军人政权的活动家。离开军队后,他开始在克伦民族联盟(Karen National Union)当顾问,指导一系列领导民主反对派的非暴力抗争课程。
缅甸人对夏普的理论惊异不已。他们无法相信20年的战斗和杀戮竟然还有一种替代方式。
已故的吴丁貌温(U Tin Maung Win),一位杰出的缅甸流亡民主派,请求夏普为他们写些东西。
“坦白说我无法写缅甸,因为我对这个国家所知不多,”夏普说道,“你至少应该谦虚地知道不该写任何你不了解的东西。”
“为此我不得不笼统地写——如果有个运动希望推翻一个专政,他们如何能做到这一点。”
为此,“从独裁到民主:解放运动的概念框架” 诞生了。
今天,这本书已被翻译成阿姆哈拉语、波斯语、法语、德语、塞尔维亚语、藏语、乌克兰语、乌兹别克语、阿拉伯语和其它几十个语言。
“显然地关于非暴力抗争存在的新闻四处流传,” 夏普说 “同时清楚地,人们从中得到启示和了解到他们的抗争并非无望。”
尽管阿拉伯之春把夏普的作品史无前例地推到聚光灯下,夏普却对它作品发挥的实际、可衡量的影响持保留态度。
“举个例子,即使在今天,我被表扬在埃及有些重大影响,” 他说。 “我还没看到能证明这说法的确凿数据。”
爱因斯坦的遗产
今天,夏普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他的爱因斯坦研究所上——该组织成立于1983年,主要传播他的思想,并争取一些急需资金。金钱,是他事业生涯中一直缺乏的东西。
“(非暴力抗争)不被认为具有实际性或影响力,” 他说。
爱因斯坦研究所的运作经费有限却影响力超大,协助他工作的是执行董事Jamila Raqib。她是他的得力右手;一个敏锐筹划力强的影响,当夏普的记忆偶尔不灵光时她是他的监督者和后备大脑。
她还指导那些从世界各地来拜访夏普的访客,这让她看到夏普对这些同独裁暴政抗争或生活在独裁政权下的人的影响力。
他们来自印度、叙利亚、俄罗斯、斯里兰卡——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离开时,Raqib说,“眼中充满星光。”
“一些事物发生了,” 她补充。 “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说,你知道,‘这对我无效,我的情况特别,我的情况更为糟糕,镇压格外残酷。’ ”
“他在这些谈话中......他们离开时带着认知,你知道......一颗种子已经植下;一个新的可能性出现。”
夏普认为自己是个亲切的导师。
“我一直拒绝告诉他们该做什么,我试图让他们认识他们懂的比他们认为他们所知道的更多。”
“有句被引用过的话——独裁政权从来不是他们自以为的强大,同时地,人民从来不是他们自以为的软弱。”
今年初,他发表了“夏普权力与斗争词典:冲突中的公民抵抗语言” 他说,我们这个时代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种族灭绝、独裁、战争—— 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我们使用的语言特色以去定义它们。
他的词典包含约900个词汇。它重构一些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词汇--例如权力或防御。 “防御力量——有时是个攻击角色,”夏普说。
爱因斯坦研究所还指导翻译夏普作品至其他语言——一个更为复杂,须准确定义概念的任务。
他们依赖活动家的翻译,而非专业翻译员,因为活动家能理解描述这些语言的工作性质。
对夏普而言,语言至关重要:“如果我们的语言没有明确的含义和准确含义,你无法思路澄明。”
“如果你不能思路澄明,你没有能力去评估或影响发生之事。为此,扭曲我们语言的反而帮倒忙。”
夏普没有计划定居到舒适的退休生活中,不是现在,当事情终于起步。
他承认,他 “有时感到厌倦。” 但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过去数周我在半夜醒来并且发现一些想法...或解决一个我花了一个星期或数周未能解答的问题。”
前线俱乐部(Frontline Club)的房间里,听众的问题连接不断。夏普的答案,更为重要的是,强调了他的谦逊和不惺惺作态。
另一个伊朗人问, 那些从政府中变节要加入自由组织的,什么时候应该让他们加入而什么时候又该拒绝他们呢?
“一个像我这样的局外人不能告诉你该做什么,”他说,“如果我告诉你了,你不应该相信我。(你该)相信自己。”
“你必须机灵。这需要时间和精力......深入了解你的情况。”
对于那些认真的人 ,夏普有个据他说,是必读之作的浓缩版,《自我解放》指南。这一指南可在爱因斯坦研究所的网站上免费下载。
“仅900页的英语作品,” 他故作严肃,发出窃笑。
“如果你对阅读900页作品不感兴趣,那么你对摆脱独裁者没有兴趣,”他机灵地反驳道。 “很正经的说。”
最后时段,听众挤向前要同他说话,跪在他的椅子前仿佛他是皇室成员般,要求他(在他书上)签名。
过后,他穿上他的斑点黑色大衣和递上他的拐杖,他笑着说自己是多么享受这个晚上:“发问的问题都很好而且严肃。”
一年轻伊朗女孩问了个问题:“伊朗境内的青年们对(政府)施加于他们的残酷暴力大失所望……街头抗争不再,” 她继续:“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要如何使他们重新组织起来?”
男人想了一会。 他看起来一点儿也不激进——一头白发背部微驼,佝偻的身子被坐着的椅子吞没。
當他张口说话, 房间里的所有眼睛都盯着他看。
“你不在大街上游行往手上有机枪的士兵们逼近……那不是件明智的事。”
“可是如果有其它更为激烈的事……你可让每个人待在家里。”
“一个彻底寂静的城市,” 他弯曲着手斟酌着语句,好像在把杂音扫除似的放低声量耳语道。
“每个人都在家里。” 男人的眼睛扫描着房间。“寂静,” 他再次耳语。
“你认为极权者会注意到吗?”
他环视一下房间, 微点着头。 他头背后的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长崎原子弹爆炸蘑菇云冲向天空的海报。
这男人是政治科学家吉恩夏普, 爆炸性思考是他的专长。
他被称为非暴力抗争之父。 他也被形容为最佳革命之友。 或者,更为贴切地说,是独裁者最可怕的恶梦。
年屆84, 這一位美國學者把他一生中大半個生命貢獻在无畏的,甚至有人说是鲁莽的想法上——一个关于非暴力,而非暴力的想法──才是推翻腐败、专制政权最有效方法。
在这个冬夜, 他在伦敦新闻业中心,前线俱乐部(Frontline Club)仅有的永久房间里。
那些没能坐下的人挤在房间后边, 在一張一个女孩遞鲜花给一字排开的镇暴警察的巨大照片下。女孩有可能受到夏普作品的鼓舞。
他那本关于如何推翻独裁者的实用手册, “从独裁到民主”,自20年前出版以来, 像病毒般传播并且已经被活动家翻译成30多种语言。
他同时列出了 “198条非暴力战斗方法1”——强有力,时而出人意表,把权力从专制政权手中推倒的各种方法。示威者和革命者们使用这些方法的例子层出不穷。
1. 译者注: “从独裁到民主”一书里,中文翻译把“非暴力战斗方法” 翻译为 “非暴力行动方法”,其中, “行动”翻译自英文“action” 。 读了多篇夏普教授原文,窃以为“战斗” (同样是action之意思)比较贴近夏普原文意思。
在乌克兰, 2004年的橙色革命让反对党领袖维克多尤先科在选举中大捷,千百万个示威者把基辅的独立广场变成橙色旗海——橙色是尤先科竞选使用的颜色。
夏普手册第18条规则: 展示旗帜和象征性的颜色。
在塞尔维亚,活动家在2000年总统选举中对抗当时的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使用了印有 “他完蛋了!(Gotov Je!)” 的贴纸、汗衫和海报以让塞尔维亚人知晓米洛舍维奇并非不可战胜。
夏普手册第7条规则: 标语、漫画和符号
去年(译者注: 2011年)在开罗的埃及革命,抗议者在塔里广场上扎营居住,在那里他们创作艺术品、词曲和演唱反胡斯尼穆巴拉克的歌。许多埃及人星期五聚集在广场上祷告之后就进行大规模的政治集会。
夏普手册第20、37和47条规则: 祷告和礼拜。歌唱。集合抗议。
他的非暴力思想是基于一个非常简单巧妙的前提:没有一个政权,甚至一个最残酷的独裁者,可以在没有人民的支持下屹立不倒。 为此,夏普建议,搬离它。
非暴力战斗,他说,如白蚁蚕食树木般,可把政权的支柱力量蚕食掉。最终整个支柱倒塌。
长达半个世纪里,夏普完善了他的非暴力冲突理论和精雕细琢他的谋生工具。他的方法让数百万人从暴政中解放出来——并且让缅甸至伊朗等独裁政权惊颤。
在2009年, 他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在阿拉伯之春起义期间,他的方法不断地被引用。
掌声在 “几十年艰辛” 后到来,他说。他的方法被否定和误解——他甚至被指控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
但他继续续着 “工作”,间或近身无分文。因为无法承担办公室租金,他在位于东波士顿的住家经营其机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研究所。
他差不多给予每个人半小时时间,甚至需要做课业项目的高中生。於是朝拜者出现。
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带着想改变处境的目的。他们来听夏普花了一辈子顽固地建立起来的非凡想法:革命经已开始的思想。
第一个反抗
1951年当夏普从大学毕业,他搬到纽约同时从事各种临时工作以解决温饱。空余时间他躲在纽约市图书馆撰写一本关于印度政治领袖圣雄甘地的书。甘地,大致上仍被夏普视为英雄的人物。
他还逃避兵役。
当时美国处于越战中,而夏普拒绝同军事徵召局合作。他拒绝做体检或携带徵召证件。
“我选择了一个特别的良心反抗,我猜想是至今存在最令人生厌的——公民抗命”。
那意味着逃避兵役,属于可判刑高达14年的刑事犯罪。
他的父亲,一位新教牧师和母亲为此悲痛欲绝。他是位杰出的学生。为什么把大好前途给丢了。
“他们对我施加各种强大压力,” 他记得。可是他继续下去。 “那是个我必须做同时完成的事。”
刚开始的时候,夏普申请了良心反抗被拒绝。 然后他改变主意:“我了解到自己首先就不该这么做,我不该申请。”
当军事徵召局最终批准了申请,他却无法接受。
在1953年,事情变得越来越坏。 夏普被联邦调查局逮捕关在联邦拘留所,等候审判。 可是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他有个不太可能同时非常重要的盟友: 艾伯特爱因斯坦。
夏普当时仅25岁,却已经显露了他以后作品中知识分子具有的狂妄特征。他给物理学家写信,请求爱因斯坦为他的作品撰写前言同时告诉爱氏关于他的官司。
爱因斯坦,一位在晚年受人敬仰的和平主义者,分享了夏普对甘地的欣赏。爱因斯坦同意给夏普撰写前言。
爱因斯坦在1953年4月2日的信件里如此写道: “我真诚地欣赏你的道德力量,也只能希望(虽然我真的不知道),若这事也发生在我身上,我会做出和你一样的选择。”
爱因斯坦同时也给夏普的书写前言,形容该著作为 “一位与生俱来的历史学家的艺术品”,又加上 “一个年轻人怎么可能创作出如此成熟的作品?”
在审判中,夏普在(对法官的)评述中使用了爱因斯坦的名字。 最后他被判刑2年。
他的母亲,夏娃,从俄亥俄州到到法院听审,也给爱因斯坦写信。爱因斯坦回复了。他告诉这位母亲, “他对夏普的崇高诚意无法抗拒。” 这封信, 据夏普说,对他父母 “是个巨大帮助。”
最后, 夏普服刑9个月又10天。
“在(监狱)那种地方你计算着日子,” 他此刻说,同时补充说如果当时没有跟随自己的良知,这对他将是个悲剧。
“我将无法保有活下去的自尊和内心正直及面对不可预知的将来。”
胜利一刻
从监狱出来后,夏普再次专注于他的工作。
他在伦敦一家和平主义者期刊短暂地当过编辑,撰写和平方面的新闻,后来他搬到挪威加入位于奥斯陆的社会研究院。
“那是第一次我从事自己的研究和自我想法及从写作中获得经济上的支持。” 夏普道。
他被也同样对甘地感兴趣的哲学家阿恩纳斯(Arne Næss)邀请。阿恩纳斯后来成为杰出的生态环境之父。
有一阵子,事情发展得很好。 纳斯说服研究院赞助,把非暴力冲突做为主要研究项目。
可是在展开前,该项目被另一个新颖更为时髦的研究领域取代: 和平研究。
直到今天,夏普拒绝他的工作被并入更为宏大叙述的和平研究学说里,为此他失去无法计量的基金。
“我一直认为非常多的和平研究学者在科学的伪装下相当天真和浪漫。” 他说。
让人惊诧地,夏普继续在学院呆上数年做自己的研究。就是在那里他打下了自己的专业基础,在他的微型便携式打字机打出一页又一页的作品。
然而在挪威,夏普同时看到自己专业上的缺陷: 他对政治力量一窍不通。
“这是个极大的优势——知汝不知也,” 他说道。 “若愿意而又不妄自尊大的话——你会有学习机会。”
因此他回到英国,在牛津大学攻读政治科学博士学位。他师从艾伦布洛克(Alan Bullock),第一位写阿道夫希特勒的传记作家。从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到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和大卫休谟(David Hume); 极权主义解析;独裁统治历史等,他无所不涉。
当把各个拼图拼在一起后,夏普开始修改他的作品并提问关键问题。
是什么让一个政府——甚至是专制政权——统治权力呢?他意识到,答案,是人民对这一权力的信念。即便是独裁统治也需要人民的合作和服从才能继续掌权。
所以,他的理由是,如果你能确认政府权力的来源 ——公务员、警察和法官,甚至军队工作的人——那么你便知道独裁是依赖什么而存在。
当把这一思路厘清后, 夏普回到他的非暴力抗战理论上:“这一技术的本质是什么?” 他问自己。 “它的方法是什么﹍﹍不同性质的罢工、抗议、抵制,绝食﹍﹍要如何进行呢?可能会失败。如果失败了,为什么?如果成功,为什么呢?”。
那迅间,他茅塞顿开。如果一个独裁政权须依赖人民和各个体制的合作才能存在,那么你须要做的是把支持政权的力量缩小。
这就是夏普思路明朗的关键一刻。这恰恰是非暴力抗战的中心思想。本质上,非暴力抗战能在政治上摧垮政府、包括最残酷的独裁政权。
这是一个如炸弹或枪械般威力十足的武器——或许更强大。
“这就是胜利的一刻,” 夏普说道。他还记得当时坐在他位于牛津的小房间里,震惊又宽慰, 他说。
“这不仅仅是理论。而是已在许多不同历史事件中实践过的事。”
那一刻演变成夏普的第一大作品——他于1973年出版的《非暴力政治》。该著作即刻被喻为经典之作而且一直被视为非暴力抗争的必读作品。
病毒般的小册子
夏普最为人知的作品, “从独裁到民主”, 是部教导如何推翻独裁政权的手册。
起初它只是以煽动性的意见形式印成的寥寥数页小册子,在缅甸军人独裁政权下的活动家之间暗中传阅。拥有小册子的人若被抓到将被判处7年徒刑。
从缅甸,小册子被带至印度尼西亚,而后至塞尔维亚。之后,夏普说,他失去了这本书的去向。但小册子随着自身命运,在活动家手中流转,最后,一些人说,启发了被称为阿拉伯之春的革命。
艾哈迈德马希尔(Ahmed Maher), 一位主导4月6日青年运动,在去年的埃及革命中扮演关键角色的组织者,告诉纽约时报记者他的团员阅读过《非暴力冲突》一书。
他说,该组织部分成员曾前往塞尔维亚与非暴力行动和战略实践中心的成员交换意见。设在贝尔格莱德的机构为Otpor!前组织成员于2004年成立。Otpor!青年组织在2000年使用夏普的方法协助推翻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
记者兼制片人Ruaridh Arrow,拍摄了一部关于夏普研究成果的纪录片,名为 “如何发动一场革命”,他在去年的埃及革命期间置身其中。他说一个年轻的活动家告诉他,夏普的作品在阿拉伯语中广泛流传,但该活动家拒绝在相机前谈论,因为害怕具有有美国影响的知识会危及革命运动。
夏普已经写了大约30本书,同时还有个厚达900页,《自我解放指南》放在他网站上免费供人下载。他说,军人们往往比和平主义者更为正视他的作品。
“他们能理解它的(译者注:指夏普作品)冲击力量和战略与战术的使用。”
这样一位因夏普非暴力冲突作品而转变的,是位退休美国陆军上校罗伯特赫尔维,他在1987年在哈佛大学同夏普见面。
夏普当时任职于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的非暴力制裁项目,而赫尔维,是位获得战功勋章的越战老兵,为国际事务中心资深研究员。
赫尔维在越争中的经历使他确信,必须有替代杀人的方法。在听到夏普演说后,他就迷上了。赫尔维决定,缅甸,是个传播夏普理论的最佳地方。
赫尔维曾在仰光(缅甸首都)当美国军事武官,并同情反对缅甸军人政权的活动家。离开军队后,他开始在克伦民族联盟(Karen National Union)当顾问,指导一系列领导民主反对派的非暴力抗争课程。
缅甸人对夏普的理论惊异不已。他们无法相信20年的战斗和杀戮竟然还有一种替代方式。
已故的吴丁貌温(U Tin Maung Win),一位杰出的缅甸流亡民主派,请求夏普为他们写些东西。
“坦白说我无法写缅甸,因为我对这个国家所知不多,”夏普说道,“你至少应该谦虚地知道不该写任何你不了解的东西。”
“为此我不得不笼统地写——如果有个运动希望推翻一个专政,他们如何能做到这一点。”
为此,“从独裁到民主:解放运动的概念框架” 诞生了。
今天,这本书已被翻译成阿姆哈拉语、波斯语、法语、德语、塞尔维亚语、藏语、乌克兰语、乌兹别克语、阿拉伯语和其它几十个语言。
“显然地关于非暴力抗争存在的新闻四处流传,” 夏普说 “同时清楚地,人们从中得到启示和了解到他们的抗争并非无望。”
尽管阿拉伯之春把夏普的作品史无前例地推到聚光灯下,夏普却对它作品发挥的实际、可衡量的影响持保留态度。
“举个例子,即使在今天,我被表扬在埃及有些重大影响,” 他说。 “我还没看到能证明这说法的确凿数据。”
爱因斯坦的遗产
今天,夏普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他的爱因斯坦研究所上——该组织成立于1983年,主要传播他的思想,并争取一些急需资金。金钱,是他事业生涯中一直缺乏的东西。
“(非暴力抗争)不被认为具有实际性或影响力,” 他说。
爱因斯坦研究所的运作经费有限却影响力超大,协助他工作的是执行董事Jamila Raqib。她是他的得力右手;一个敏锐筹划力强的影响,当夏普的记忆偶尔不灵光时她是他的监督者和后备大脑。
她还指导那些从世界各地来拜访夏普的访客,这让她看到夏普对这些同独裁暴政抗争或生活在独裁政权下的人的影响力。
他们来自印度、叙利亚、俄罗斯、斯里兰卡——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离开时,Raqib说,“眼中充满星光。”
“一些事物发生了,” 她补充。 “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说,你知道,‘这对我无效,我的情况特别,我的情况更为糟糕,镇压格外残酷。’ ”
“他在这些谈话中......他们离开时带着认知,你知道......一颗种子已经植下;一个新的可能性出现。”
夏普认为自己是个亲切的导师。
“我一直拒绝告诉他们该做什么,我试图让他们认识他们懂的比他们认为他们所知道的更多。”
“有句被引用过的话——独裁政权从来不是他们自以为的强大,同时地,人民从来不是他们自以为的软弱。”
今年初,他发表了“夏普权力与斗争词典:冲突中的公民抵抗语言” 他说,我们这个时代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种族灭绝、独裁、战争—— 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我们使用的语言特色以去定义它们。
他的词典包含约900个词汇。它重构一些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词汇--例如权力或防御。 “防御力量——有时是个攻击角色,”夏普说。
爱因斯坦研究所还指导翻译夏普作品至其他语言——一个更为复杂,须准确定义概念的任务。
他们依赖活动家的翻译,而非专业翻译员,因为活动家能理解描述这些语言的工作性质。
对夏普而言,语言至关重要:“如果我们的语言没有明确的含义和准确含义,你无法思路澄明。”
“如果你不能思路澄明,你没有能力去评估或影响发生之事。为此,扭曲我们语言的反而帮倒忙。”
夏普没有计划定居到舒适的退休生活中,不是现在,当事情终于起步。
他承认,他 “有时感到厌倦。” 但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过去数周我在半夜醒来并且发现一些想法...或解决一个我花了一个星期或数周未能解答的问题。”
前线俱乐部(Frontline Club)的房间里,听众的问题连接不断。夏普的答案,更为重要的是,强调了他的谦逊和不惺惺作态。
另一个伊朗人问, 那些从政府中变节要加入自由组织的,什么时候应该让他们加入而什么时候又该拒绝他们呢?
“一个像我这样的局外人不能告诉你该做什么,”他说,“如果我告诉你了,你不应该相信我。(你该)相信自己。”
“你必须机灵。这需要时间和精力......深入了解你的情况。”
对于那些认真的人 ,夏普有个据他说,是必读之作的浓缩版,《自我解放》指南。这一指南可在爱因斯坦研究所的网站上免费下载。
“仅900页的英语作品,” 他故作严肃,发出窃笑。
“如果你对阅读900页作品不感兴趣,那么你对摆脱独裁者没有兴趣,”他机灵地反驳道。 “很正经的说。”
最后时段,听众挤向前要同他说话,跪在他的椅子前仿佛他是皇室成员般,要求他(在他书上)签名。
过后,他穿上他的斑点黑色大衣和递上他的拐杖,他笑着说自己是多么享受这个晚上:“发问的问题都很好而且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