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

不抵抗和非暴力抵抗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不抵抗」等於「非暴力抵抗」,其實這是兩碼子完全不相干的事。舉一個很經典的「不抵抗事件」; 1931年在中國發生了「九一八事變」,導因是日本藉言中國軍隊炸毀南滿鐵路瀋陽北郊柳條湖一段鐵軌,於是以三百士兵進攻瀋陽北大營,事件於焉發生。九一八事變後,中國高層下令:「為了顧全大局(尊重國聯和平宗旨),東北事件應視為地方事件,軍隊應忍辱負重,不要輕言抵抗。」

東北軍參謀長榮臻也在得到指示後,做出「第七旅官兵必須不准抵抗、不准動,把槍放到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的命令。從中國共產黨觀點來做這個事件的評論時,多以蔣介石和南京政府因全心全意於剿滅共產黨的勢力,才會在國家發生「外侮事件」時,對侵略者採取息事寧人的「攘外必先安內」之不抵抗作為,而這個不抵抗行動得到的結果是:幾十萬東北軍被兩三萬日軍像趕鴨子一樣趕出了東三省。
再就「非暴力抵抗」主義來討論,當以印度聖雄甘地為最典型的代表性人物。甘地在1908年提出非暴力不合作主義(Satyagraha,可直譯為「堅持真理」),他在論述非暴力不合作主義時稱:「它的根本意義在於堅持真理,也就是真理的力量,我亦稱它為『愛的力量』」,又說「它只是將管理家庭生活的法則延伸到政治領域,因為家庭的糾紛與分歧通常是依從愛的法則而解決」。在1893 年,甘地到達大英帝國殖民地之一的南非後,受到當地殖民政府合法的歧視(要求八歲以上的印度男女必須註冊身分,並且隨身攜帶身份證以接受稽查),在英國受教育且深受人道主義觀念影響的甘地,自然萌生了抵抗之意。

1906年在約翰尼斯堡,甘地主導一場集會,他制訂一種抵抗戰略:忍辱負重,承受一切苦難,而且「寧死也不屈從該項法律」。起初人們以「消極抵抗」來描述甘地的抵抗原則,但是甘地自己認為這一個術語並不足以表述非暴力不合作抵抗。

因為在人類歷史上,大多數人民運動多是手無寸鐵的面對由獨裁者經營的專制政治、軍事體制,而人們的反抗也往往受到殘暴的武力鎮壓,「消極抵抗」可說是降低逼迫者鎮壓之規模,亦低程度的表達抗議之舉。甘地在接受傳記作家約瑟夫·多克訪問時,提到真正使他認識到超乎消極抵抗作為的正確性與價值的是耶穌登山寶訓中的有關章節:「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讓他打吧!有人拉你上法庭,要你的內衣,連外衣也給他吧!」(太五40)、「要愛你們的仇敵,並且為迫害你們的人禱告。」(太五44),從耶穌的身上,甘地看到耶穌面對酷刑時至高無上的犧牲精神,所以在甘地的一生中,登山寶訓在他的思想上始終佔著崇高不可動搖的地位。

綜觀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主義實驗時期中所下的定義,會發現他在各個時期需要時,會做出不同的調整修正,例如:「非暴力不合作主義與忘我精神不可共存。非暴力不合作主義就是自我犧牲。」(《印度輿論》,1908年7月4日)或「非暴力不合作主義並非弱者的武器。比之存在輸贏的體育競賽,它需要更多的勇氣。」(《印度輿論》,1914年7月15日),甘地的傑出弟子進一步分析非暴力不合作主義與消極抵抗主義的不同,如:「消極抵抗常常是武裝抵抗的先兆,而非暴力不合作主義則排除武裝抵抗。」或「消極抵抗背後的意圖在於困擾對手,而非暴力不合作主義則排除任何此類想法。」,就戰略效果而言。

以暴制暴的改革手段或許比非暴力不合作來的有效率,但是終究無法建立起更高的價值。但是從歷史的眼光來看「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律法時,其實有它的歷史背景。究其根本,「以牙還牙」其實是確保法庭公正的最後一道防線,試想古代社會,最低層級的人最是沒有權利,若是不小心傷害了上流社會層級人士,恐怕就是「以命還牙」的下場了,所以「以牙還牙」強調的是公平對待的基準,受害者不可以因為受害就名正言順的過份求償。如此看來,這條法律雖在現代人看來並不怎麼人道,但卻是立意良善啊!
為什麼會寫這篇文章呢?其實跟中東火藥庫又燃起戰火有很大的關係。看著以色列軍和哈瑪斯集團你來我往的火線交鋒,卻傷及眾多無辜平民,心裡甚是悲哀。雖然經埃及總統穆希斡旋後,雙方終於達成停火協議。以色列政府表示「為以色列南部帶來和平安寧的未來,是以色列人民之福,對加薩民眾也是好事」,哈瑪斯集團則表示「埃及沒有出賣反對勢力」,我則是很悲觀的想著,這種基於己方利益而達成的和平又能維持多久?人們越是遠離創造主,也只會越走進「暴力與報復」的漩渦中而不得脫身吧!耶穌說「你們又聽過這樣的教訓說:『愛你的朋友,恨你的仇敵。』但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並且為迫害你們的人禱告。
這樣,你們才可以作天父的兒女。因為,天父使太陽照好人,同樣也照壞人;降雨給行善的,也給作惡的。假如你們只愛那些愛你們的,上帝又何必獎賞你們呢?就連稅棍也會這樣做!假如你們只向朋友打招呼,那又有甚麼了不起呢?就連異教徒也會這樣做!你們要完全,正像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太五43-48),我想若一個人看其他人乃是按著上帝的形象所造時,大概比較不會任意用暴力款待他人吧。看樣子,印度教徒甘地倒是比很多的基督徒更願意學像耶穌、更有基督的樣式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