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棋局:下一个目标中国
2003年初,小布什和切尼决定入侵伊拉克,这其实与9·11恐怖袭击以及本·拉登毫无关系,后来的事实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此举只是华盛顿宏大的地缘战略的一个棋子。这一战略涵盖地域极广,从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到利比亚,经波斯湾到伊朗、阿富汗,最终直抵中国的家门口,目的是要彻底实现对伊斯兰世界石油资源的军事控制。
美国的这一大战略到底是什么?
鉴于对前华约国家的政权更迭计划非常成功,美国以此为蓝本制定了大中东战略的框架。该战略由前五角大楼顾问、新保守主义分子理查德·珀尔和小布什政府官员道格拉斯·费斯于1996年提出,最初是为以色列新当选的内塔尼亚胡政权起草的白皮书。
白皮书名为《彻底改变:确保政权的新策略》,是美国智库第一份公开呼吁清除萨达姆的政策建议,并且主张对巴勒斯坦人采取强硬军事立场,打击叙利亚和位于黎巴嫩境内的叙利亚目标。[7]据称,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政权当时没有采纳珀尔和费斯所提的建议,理由是太过冒险。
9·11之后,随着珀尔等新保守主义的极端好战分子重返决策圈,小布什政府对珀尔-费斯报告的扩充版予以高度重视,将其称为“大中东”计划,费斯也被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
该计划宣称要对整个大中东地区的独裁政府实行民主改革,虽然听上去冠冕堂皇,实际上暗藏着美国扩大军事控制和准备从经济上撬开中东国家大门的野心。
2004年6月,八国集团峰会在格鲁吉亚的海岛召开,美国提交了一份文件,题为“八国集团与大中东伙伴关系”,在文件的“经济机会”部分,华盛顿高调呼吁在大中东地区“大举推行经济变革,规模要不亚于曾在前苏东共产党国家实施过的经济疗法”。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在俄罗斯、波兰、乌克兰等前苏东国家实行“休克疗法”。经历之痛苦让这些前共产党国家清楚地意识到,华盛顿就是要掠夺其国家财富。为了把东欧国家纳入美国的掌控,华盛顿把他们一个又一个拉进北约。而北约作为军事联盟,早在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之际,其使命就应宣告结束。
2004年,该文件被沙特阿拉伯的《生活报》曝光,中东抗议浪潮此起彼伏,重点就是针对美国的“大中东”计划。当年4月,法国《世界报》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除了阿拉伯国家,大中东还包括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土耳其、以色列。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只有一个,就是所处地区对美国最为敌视,宗教激进主义也十分盛行。”但是这恰好符合华盛顿的大中东战略,只要让这片地区战乱不断,北约介入“保护重要石油供应线”就顺理成章。
2005年5月,美军轰炸巴格达的硝烟尚未散去,小布什就宣布要在整个中东地区“传播民主”,明确表示要“在10年内建立美国-中东自由贸易区”。不过可笑的是,在世人眼中这位总统的所作所为却总是与民主背道而驰。
美国提交的文件还指出,要实现繁荣和民主,关键在于加强私营产业的发展。文件甚至指鹿为马地宣称,奇迹的出现要依靠微观金融措施,即“每年向中东企业家提供1亿美元贷款,持续五年,这将帮助120万名企业家脱贫,包括75万名女性”。
文件设想由国际机构接管该地区的银行和金融业务,所谓国际机构主要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实它们与世界贸易组织一样,都在美国的控制之下。美国的长期目标就是完全控制石油,全面掌控石油美元再循环,进而彻底控制整个中东的经济。计划十分大胆,却也不免铤而走险。
然而,不久华盛顿就在伊拉克陷入泥潭,再加上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沙特国王这两位中东老牌领导人的强烈反对,小布什政府的意识形态狂热分子才将大中东计划暂时搁置。显然,这也是日后穆巴拉克成为华盛顿眼中钉的原因。
到了2010年,美国的战略影响力有所下降,而中国的实力却迅速上升,这不能不让华盛顿的战略人士忧心忡忡。他们决定以民主的名义在整个伊斯兰世界策动政权更迭。2011年初,突尼斯变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美国所左右,之后五角大楼就把目标锁定长期的铁杆盟友穆巴拉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