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柏林墙”到底是一种什么墙?


作者:李宪徐
    在《解放》(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拍摄的影片)中,苏联红军攻破柏林的情景历历在目,但不知道为什么之后近50年的冷战,却因为柏林存在一个分开东西柏林的一堵墙。因为对那堵墙之历史缺乏更多的了解,知道今天,在这堵墙被推倒20年后的今天,自己心里对那堵墙没有更深刻的印象。
    既然缺乏理解,难免产生想要了解的欲望。这就是这里列出如此幼稚问题让自己思考思考的原因。“柏林墙”到底是一种什么墙?为什么会有这堵墙?世界不同的人们为什么对这堵墙有那么多不同的体会和感受以及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堵墙?
    墙还能是什么?墙是一种隔离,一种分开,一种实现某种政治目的必须使用的一种特别的手段。这样中性的表述,不知道是否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认同?多年前曾有这种说法,中国的墙是最多最长的,那个伟大的长城不过也是一堵墙。当然,如此把长城和柏林墙联系在一起,似乎有欠公允,但是不是如此呢?
    似乎还听说过,美国在美墨边境也修建了一堵墙,大概是为了防止非法越境和非法移民的;以色列也在与巴勒斯坦人的关系上也修建了一堵墙。当然,修墙都有不得不修的道理;同样拆墙也有不得不拆的情况。在上个世纪那场大战结束之后不久,因为柏林被不同的政治主体控制,产生了因为不同管制方式分需要,那个墙终于被修建起来了;也是在上个世纪最后十年开始的某个时候,这堵墙又有了被拆除的必要,骤然间“这堵墙”不存在了……
    现在,这堵墙被拆除或被推倒已经20年的时间了,面对这堵墙,有人称庆,有人忧伤。自由主义历史学家肖恩·畏伦茨在2008年写道,里根“成功协助冷战最终结束,这是美国总统实现的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可能是自1945年以来唯一的伟大成就”(见《外交手腕与决心让里根赢得冷战——美刊分析柏林墙为何倒塌》,《参考消息》200年11月2日转载美国《时代》周刊11月9日的文章,作者是《时代》周刊的副总编辑罗梅什·拉特内萨尔)。
    对柏林墙的倒塌,西方无疑都是在“称庆”的,这一点无庸讳言。虽然都在反思资本主义模式,反思统一之后的德国如何如何的“问题多多”,德国东西差距如何如何之大,还有很多人希望回到甚至怀念已经过去的冷战时光。不知道我们该怎么看,我们的心态也许有点特别,因为我们既不是属于柏林墙的西边,也不完全属于柏林墙的东边……
    柏林墙倒塌确实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问题是,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是的,上个世纪90年代,是柏林墙东边的社会最为艰难的时候,从一个为某种理想而奋斗的理想化社会,重新回归到“资本主义社会”,无论怎样都会令人感到惋惜甚至会有某种惆怅无奈的心态。
    在西方那个欢欣鼓舞的短暂时刻过后不久,人们就日益感受到无论河东还是河西,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人啊,就是这样一个物种,为那个崇高理想奋斗之后,才发现原来的想法有点简单。柏林墙东边的人们拼命的涌向墙那边,其实那边和这边又有多少不同呢?里根为冷战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戈尔巴乔夫也完成了那个历史时刻给予他的那个使命。这边与那边,那边与这边,到底是哪一边呢?
  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中有一个伟大的发现,也许人们很少注意到这一点,即在太空中是看不到中国的万里长城的,这和以前的一个说法(最近看《大决战》,其中就说到从太空中可以看到万里长城这个说法,可惜已经被杨利伟证伪了!)那么伟大而且存在几千年之久的万里长城都看不到,更甭说柏林墙了!
    所以,所谓的柏林墙,也许不是存在于现实中,更主要的是存在人们的心里面。记得说过这样的话,没有理解不了的问题,就怕我们的理解能力不够。似乎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只要有足够的宽容,没有什么不可以原谅。当然类似的说法很多,还是居于有意无意之间吧,那么在意干吗?
    (编辑:魏巍 杨佴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