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

烏克蘭基輔革命

圖片來源:http://goo.gl/k0X78X
圖片來源:http://goo.gl/k0X78X

事件回顧

引爆點是去年底11月21日,前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 Yanukovich)在俄羅斯的施壓下,廢棄與歐盟間的協議,民怨沸騰,30萬群眾湧入基輔獨立廣場(Kiev’s Independence Square)並佔領了基輔市政府,隨後爆發了大規模的流血衝突。俄羅斯繼而開出條件,願意以150億美元購買烏克蘭國債,並給予天然氣出口優惠,但抗議 群眾仍持續與政府對峙。2014年1月,烏克蘭當局不顧民意反對強行通過反抗爭法(anti-protest laws)。2月18日,抗議民眾要求修憲限制總統權限。2月20日,在警方強力鎮壓下有88名異議人士喪生,是烏克蘭70年來最血腥的一天。2月21 日,情勢急轉直下,前總統亞努科維奇與抗議群眾領導人達成提前選舉、重組政府的協議,議會決議釋放前總統季莫申科(Yulia Tymoshenko),亞努科維奇下台逃離基輔。議會任命圖契諾夫(Oleksandr Turchinov)暫代總統一職。
當世界以為,烏克蘭局勢暫告穩定時,克里米亞和東部的親俄群眾開始出現反對聲浪。從三月的克里米亞獨立公投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聯邦開始,烏克蘭東 部頓內次(Donetsk)、盧干斯克(Luhansk)等工業大城紛紛造反,與政府軍對峙,在7月17日,更發生馬航客機MH-17被擊落導致298名 乘客喪生的慘劇,儘管雙方多次達成停火協定談判,混亂態勢發展至今仍沒有解決的跡象。另一方面是歐美和俄羅斯互相經濟制裁,時程整理如下:

經濟制裁時程表

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
  • 3月17日,美國宣佈對7名俄官員實施簽證禁令和資產凍結等制裁措施。歐盟也決定自即日起對「破壞烏克蘭主權」負有責任的21人實施限制旅遊、凍結在歐盟資產等制裁措施。
  • 3月20日,美國宣佈除擴大對俄官員制裁範圍之外,還把為遭制裁人士提供服務的俄羅斯銀行列入制裁名單。歐盟決定加大對俄制裁力度,包括增加12名制裁對象和取消原定今年6月舉行的歐盟-俄羅斯峰會。
  • 4月28日,美方對包括兩名普丁核心人士在內的7名俄官員實行資產凍結和簽證限制,並對17家俄公司實施資產凍結,對其中13家實施許可證管制。歐盟將15名個人列入制裁清單。
  • 5月12日,歐盟擴大對俄羅斯的制裁,並將克里米亞也納入制裁範圍。
  • 7月16日,美國宣佈實施進一步制裁,主要針對金融、能源和軍事裝備領域俄國公司。歐盟決定加大制裁,要求歐洲投資銀行暫停在俄開展新融資業務。
  • 7月29日,美國擴大對俄羅斯金融和軍事行業的制裁範圍,中斷對俄能源產業特定的物品與技術出口,暫停對俄出口以及對其經濟發展專案的融資。歐盟執委會主席巴羅佐和歐盟部長理事會主席范龍佩發表聯合聲明,同意歐盟對俄採取進一步制裁措施,涉及金融、軍事、石油等領域。
  • 8月15日,烏克蘭議會通過對俄制裁法案,其中包括能源禁運。
  • 9月12日,美國政府宣佈對俄羅斯國防、金融和能源產業採取進一步制裁。歐盟也於同日公佈對俄制裁措施。
俄羅斯對歐美的反制裁措施
  • 4月3日,俄羅斯提高出口烏克蘭的天然氣價格。價格三天內幾乎上漲一倍,在克里米亞危機爆發後藉此向瀕臨破產的烏克蘭施壓。
  • 4月28日,俄羅斯副外長亞布科夫強烈批評美國新一輪制裁措施,稱是非法和野蠻行徑,而禁止對俄出口高科技則是回歸冷戰時期的做法。
  • 4月29日,俄羅斯財政部副部長莫伊謝耶夫稱,由於西方國家可能因烏克蘭問題而對俄羅斯採取進一步的制裁措施,為了防止俄羅斯國家銀行系統受到可能的損害,該國正在考慮建立本國的銀行交易網路。
  • 7月17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政府工作會議上表示,鑒於美國決定對俄羅斯採取新的制裁措施,俄將增大國防支出。
  • 7月30日,俄羅斯央行表示,將對美國和歐盟7月29日宣佈制裁的銀行提供支援。
  • 8月5日,俄羅斯總統普亭下達新命令,要求該國各政府部門做好採取行動應對來自西方國家的新一輪強化制裁措施。
  • 8月7日,俄羅斯動用反制裁措施,公佈一份食品進口禁令清單,宣佈未來一年內,禁止進口原產於美國、歐盟、加拿大、澳洲、挪威的部分食品。不過,原產於上述國家的兒童食品進口不受限制。並禁止烏克蘭航空公司中轉航班飛越俄羅斯領空。

事件起因

參考資料: http://ppt.cc/y-Qt
參考資料: http://ppt.cc/y-Qt
一般認為這是2004-2005年間橙色革命(Orange Revolution)的延續,當時的領導人季莫申科(Yulia Tymoshenko)在2010年總統大選被前任總統亞努科維奇( Yanukovich)擊敗後,遭指控在擔任總統期間濫權,2011年被判刑七年,直到基輔革命後,基於群眾壓力,季莫申科才在2014年2月獲釋。 2013年4月歐盟人權法院(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曾經作出裁決1,指烏克蘭法院在審判前的拘留程序是非法的,但沒有針對實體罪刑的合法性做出表示。支持季莫申科的群眾大多認為這是出於亞努科維奇的政治迫害。
其次,就是地緣政治的大國衝突,烏克蘭在地緣上被認為是歐盟和俄羅斯的緩衝國(buffer state),尤其在烏克蘭在政治經濟上常左右擺盪,這次烏克蘭基輔革命的起因在於亞努科維奇迫於俄羅斯壓力撤回基於經濟考量與歐盟簽訂的聯合協定 (Association Agreement),該協定被視為烏克蘭加入歐盟的前置措施。亞努科維奇轉向投入俄羅斯主導的區域經濟組織歐亞聯盟(Eurasian Union),該組織以關稅減讓為目標,主體以中亞各國為主,最終希望成為單一市場,該組織也被認為是俄羅斯鞏固中亞和東歐勢力的重要工具。亞努科維奇背 棄聯合協定的結果,造成國內親歐民眾的不滿,是基輔革命的導火線之一。
最後,是烏克蘭國內意識形態和文化語言不同的對立,造成烏克蘭東西分裂嚴重,西部親歐多用烏克蘭語,以烏克蘭民族主義號召,希望融入歐盟擺脫俄羅斯 控制。東部靠俄羅斯邊境的幾座大城多使用俄語,不少是俄羅斯人移民後裔,多親俄,東部城市例如頓內次和盧干斯克,甚至是蘇聯時期的工業重鎮,文化上也非常 接近。從2010年總統選舉得票率就可以略知一二,東西分裂的態勢十分明顯。

歐盟東擴烏克蘭面臨抉擇

冷戰初期美國為防禦蘇聯的擴張,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作為民主陣營的前線。但另一方面加入北約的歐洲各國為了不被美國完成控制,開始了經濟整合,德法為核心的歐洲共同市 場,開始解放各國邊境。伴隨第三波民主化以及冷戰的結束,共同市場加入更多與前蘇聯友好的國家。2003年歐盟東擴更加入了部分巴爾幹半島的國家,在歐盟 政治整合過程中,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CFSP)成為第二支柱後,歐盟外交政策關心的對象逐步轉向中(東)歐和前蘇聯地區。但這樣轉向也使俄國感覺芒刺在背。
2004年東擴後的歐盟因為邊界改變,必須重新界定鄰國關係,特別是前蘇聯區域和巴爾幹半島國家,這對歐盟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但同時也為深化與東 部鄰國的關係提供了機會。歐盟決定進一步加強與東歐及巴爾幹半島國家的夥伴關係,以促進歐盟周邊的安全、穩定與繁榮。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盟推出睦鄰政策 (European Neighbourhood Policy,以下簡稱ENP)。但早在1994年烏克蘭就與歐盟簽訂《夥伴合作協定》,但是歐盟一直都未給予烏克蘭歐盟準會員國或連繫國的資格,雙方關 係的進展,因為烏克蘭入盟問題出現瓶頸。
睦鄰政策的推動是為舒緩前蘇聯會員國與巴爾幹國家申請加入歐盟的壓力,2003年歐盟東擴後,雖然市場大幅開放,但因為人員、貨物、資本、服務的流 通使得區域內發展需要進行進一步調整,大量的東歐移民與巨額的協助發展基金都成為西歐國家的壓力,2004 年前後歐盟境內走私偷渡有增加趨勢,東擴前兩年阿爾巴尼亞一地即約有 1 萬 3000 人透過非法管道轉運至英國等地,來自烏克蘭與俄羅斯等地的人口偷渡數量更大。研究指出,每年約有 50 萬名婦女(志願或非志願)到歐盟國家從事賣淫工作,復加上從環地中海等各地區,其偷渡總數應已超過百萬2
如果持續東擴歐盟將和俄羅斯接壤,歐盟如何設定安全戰略都是烏克蘭等國無法加入歐盟的關鍵因素,因此歐盟也嘗試先與烏克蘭等國建立經濟合作關係,一方面可以一邊走一邊看。但是2013年烏克蘭宣布廢棄與歐盟間的協議卻讓歐盟與俄羅斯潛在衝突浮上檯面。

基輔革命後的國際局勢

烏克蘭的危機破壞了當前的權力均衡,也衝擊目前了國際體系,不但超強美國要調整戰略,區域強權俄國、歐盟甚至中國都會因為這次的革命受到影響。北約 原本的歐洲會員國大致與歐盟會員國相同(除了土耳其),2003年的歐盟東擴,北約也隨之東擴,而北約的東擴與歐盟的東擴對俄羅斯來說更是威脅的擴大。因 此當烏克蘭發生暴動後,俄國也是最積極介入的國家,普亭知道一旦北約或美國介入後,俄羅斯的防線就要退後,也將使克里姆林宮成為前線。俄羅斯曾經在 2006年及2009年切斷經過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雖然俄羅斯是以合約未談成為藉口,但是實際上也懲罰烏克蘭與西方國家走得太近。
在俄國支持克里米亞公投後,俄羅斯與歐盟在東歐的權力失去平衡,原本以烏克蘭作為緩衝區,讓雙邊不會正面接觸,但是在烏克蘭危機之後,雙方未來可能 持續在巴爾幹半島與東歐進行爭奪。由於歐盟與俄國存在前述的衝突,身為北約主要成員的美國勢必將在未來與俄國在東歐議題上有衝突,也因此在國際權立平衡裡 中國又回到樞紐角色。目在歐債危機後,中國對歐洲的紓困讓中歐關係如膠似漆,加上美國需要中國力量平衡俄國,因此中國在國際體系中的角色會更顯重要。烏克 蘭的危機讓原本的國際勢力改變,未來以中國維樞紐的局勢成形後,美國如何再平衡也考驗美國的外交智慧。

結論

烏克蘭基輔革命對2014年的世界格局產生了劇烈的影響,在強人普亭的領導下,俄羅斯再度躍上歐洲主舞台,烏克蘭不僅涉及俄羅斯根本的利益,一旦烏 克蘭西傾,俄羅斯在中東歐的影響力將大幅削弱,這也是為什麼俄羅斯對烏克蘭議題格外強勢。另外目前東烏克蘭戰事未歇,歐美俄三方相互經濟制裁的因素下,對 未來的世界態勢埋下了隱憂。烏克蘭絕對值得我們持續關注,這不僅涉及大國角力,也勢必影響將來十年的世界局勢發展。
  1. CASE OF TYMOSHENKO v. UKRAINE,Application no. 49872/11, 30/04/2013 [↩]
  2. 楊三億(2008),歐盟睦鄰政策與其對烏克蘭政策實踐,《問題與研究》,頁107 [↩]
  3.  http://www.insight-post.tw/%E6%94%BF%E8%AE%8A%EF%BC%9A%E6%90%96%E6%90%96%E6%AC%B2%E5%A2%9C%E7%9A%84%E6%94%BF%E6%AC%8A%E5%80%91/20141117/107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