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致敬曼德拉:閃耀人性光輝的一生

\
  南非曆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納爾遜·曼德拉在羅本島,在那裏他度過了27 年的監獄生活,1994 年他重新審視自己的牢房
  2013年7月18日,是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95歲的生日。就在這個日子即將來到的一個月前,曼德拉病危,南非的國民和全世界無數人為這位偉大的人物祈福。盡管,人們希望出現奇跡,但人們知道,病危,對一個年逾九旬的老人意味着什麼。
  在這個世界上,曼德拉走過了九十余年漫長的人生路,他所創造的偉業:帶領黑人抗爭,爭取了自由,促成種族和解,消除了南非最大的社會隱憂,當選總統後遵循憲政體制,不貪戀權力,為新南非後世當政者做了表率。這些足以使他不朽。曼德拉,是一個未蓋棺即可論定的人,他是過去一百年內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
  但曼德拉的偉大之處並不在於這些,他的一生展現了人性可能達到的高度。在「厚黑學」流行的政壇,一個曾被敵人囚禁了近三十年的政治家,靠的不是詐術、權謀來贏得成功,而是靠高尚的品德、堅定的信念和高超的智慧贏得成功與世人的尊重。曼德拉也向人們展示另一種可能:在法治環境下,權力運行更透明,政治可以變得更幹淨。
  逃婚闖進約翰內斯堡
  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在南非東南部的東開普省特蘭斯凱地區一個叫姆衛佐的小村。他的家族是屬於科薩族泰姆布王室的遠支。在看重世係、門第的非洲,後來成為現代政治領袖的曼德拉也一直為自己高貴的血統感到自豪。他在羅本島監獄時,其女澤尼嫁給了斯威士蘭王國的王子,曼德拉捎話給女兒,讓她轉告新郎,你娶的是一位公主。
  曼德拉的父親恩科西·曼德拉是一位酋長,長得高大英武,辦事幹練,在王國內很有威望。他是父親最年幼的一個兒子,其母範尼是其父的側室——非洲傳統社會的上層男士可以娶一妻三妾。曼德拉出生後不久,父親因為得罪了英國殖民當局,被褫奪了酋長之位,家庭立刻從小康墮入困頓,其母只好帶着曼德拉回到娘家庫奴村定居——至今庫奴村仍是曼德拉家族聚會的據點。
  範尼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衛理公會教徒,曼德拉年幼時也受洗入教。教會的一位牧師看到曼德拉聰穎非常,建議其父母送其上學。7歲那年他被送到一所教會辦的小學開蒙,從此,他一直接受地道的英式教育。「納爾遜」這個英文名字,也是入學時小學女老師給起的。他的族名「豪利沙沙」,科薩語的意思是「愛惹事、不安分」——南非人也相信名字有一種神秘的力量。
  9歲那年,其父患病而亡,曼德拉面臨着失學。這時候,他生命中的「貴人」出現了。他父親還是酋長的時候,王國老國王駕崩,嫡妻所生的兒子繼承王位,但由於年幼無法處理政事。老曼德拉力排眾議,擁戴生母出身低賤的榮欣塔巴攝政。在他知道來日無多時,將曼德拉托付給攝政王。
  父親的喪事剛畢,曼德拉便被攝政王接到了泰姆布王國的王宮裏撫養。攝政王和王妃將其視若己出,王宮的生活條件自然和庫奴村不可同日而語,曼德拉很快和攝政王的親生兒子、年長自己4歲的佳士提斯成為好友,一起上學。學業之余,他特別喜歡聽部族的老人講本族的曆史,部族酋長、長老開會議事時,小曼德拉總是自告奮勇給與會者端茶送水,聽大人們議事。從這時候起,曼德拉萌發了對政治的興趣。
  1938年,曼德拉考入當時南非黑人的最高學府、同樣位於東開普的福特哈爾大學攻讀文學士學位。這所大學招生數量極少,不僅南非,其他非洲國家一些黑人精英也以能到這所高校為榮。從福特哈爾畢業,篤定會成為高等黑人。在大學的球場上,曼德拉結識了他一生最親密的戰友、非洲人國民大會重要人奧利弗·坦博。愛惹事的曼德拉參加學潮,得罪了校方,就在最後一個學年,快要拿到畢業證的他被勒令退學。
  攝政王對自己的養子和親生兒子(佳士提斯未能考上大學)很頭痛,決定給他倆各娶一房媳婦,心思和中國多數家長大約一樣:娶妻就等於野馬套上了韁繩。
  哥倆堅決反對這樁包辦婚姻,一合計,便決定逃婚。兩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逃到了故鄉以北約900公裏、南非最繁華的約翰內斯堡。時為1941年。
從黑人中產者變成自由鬥士
  曼德拉闖進了約翰內斯堡,開始了「北漂」生涯。當時正值二戰,南非屬於英美等國的反法西斯陣營,派了一支規模不大的部隊去北非參戰。由於南非遠離戰場,又有發達的采礦業和制造業,便成為盟國重要的軍工基地,訂單雪片似的飛來。經濟的發展刺激了就業,黑人紛紛湧進城市,約翰內斯堡成為黑人聚集最多的大都市。由於大敵當前,白人當局放鬆了種族隔離政策的執行,黑人的處境有所改善。
  很快,曼德拉在約翰內斯堡站穩了腳跟,他被介紹進一家猶太人開的律師事務所當律師助理。介紹人是他的政治引路人、非洲人國民大會重要的領導人瓦爾特·西蘇魯。工作之余,曼德拉參加南非大學的函授學習——當時南非的大學已經實行了學分制,學分全國有效,他補足了在福特哈爾大學所欠的學分,於1942年獲得了文學學士學位。
  1944年,曼德拉正式加入「非國大」,也在這一年,他與護士伊芙琳成婚,並陸續生育了兩兒兩女(其中長女夭折),在約翰內斯堡的奧蘭多地區獲得了一套小小的公租房。這個來自東開普敦鄉下的孩子,開始躋身於中產者的行列。
  曼德拉進入「非國大」時,非國大只是一個鬆散的政治組織,領導人希望走上層路線,懇求白人當局開恩使黑人的處境得到改善。曼德拉、西蘇魯、坦博等「少壯派」進入非國大後,認為這樣做是與虎謀皮,他們在非國大內部成立了一個組織嚴密、執行力強的「青年聯盟」。後來又通過大會選舉更換了領導層。態度強硬而激進的少壯派主導了非國大的活動方向,非國大和白人當局的衝突日趨激烈。
  二戰的勝利,南非黑人不但沒有獲得更多自由,相反,上台執政的國民黨推行了更為嚴酷的種族隔離政策。納粹在歐洲推行的種族不平等政策失敗了,而在二戰時屬於反法西斯陣營的南非卻複活了。南非當局的種族隔離政策是以「法制」的名義推行的,即白人議會頒布實施一係列剝奪黑人權利、強化種族隔離的法律。非國大的抗爭一開始是尋常的罷工、集會、遊行,但立刻遭到了殘酷的鎮壓,白人政府通過法律宣布罷工和集會為非法,緊接着,非國大被宣布為非法組織而被取締。非國大的工作被迫轉為地下。
  當罷工、集會、遊行這種和平抗議方式遭到暴力鎮壓時,那麼反抗者采取更為激烈的方式則是合乎邏輯的事情。在曼德拉的倡議下,非國大成立了武裝鬥爭的指揮中心——「民族之矛」司令部,着手組建武裝力量。曼德拉很清楚,白人當局掌握了強大的國家資源,在南非黑人很難完全靠武力推翻現政權。曼德拉和非國大領導層采取的是最低烈度的武裝反抗方式——用爆炸破壞電力、交通設施,給白人統治者以心理上的震懾,希望因此迫使當局走到談判桌上。而且從一開始,曼德拉就拋棄「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要將已在南非定居兩三百年的白人趕回歐洲老家的極端主張。在1955年由非國大提議、南非多種族的政治團體參加簽訂的《自由憲章》中,開宗明義宣稱:「南非是居住在南非的所有人的南非,不管是黑人或白人,除非根據人民的意願,沒有任何政府能夠聲稱對它享受統治權。」
  這種理性態度使曼德拉後來身處任何殘酷條件下都沒有遷怒普通的白人,自始至終堅持白人與黑人一律平等,都是南非主人的主張。
  因為參加政治運動,給家庭帶來的巨大風險,曼德拉不得不和伊芙琳離婚。離婚後不久,他遇到了溫妮,兩人結為伴侶,並生育了澤尼和津齊兩個女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