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4日 星期二

《甘地传》读后感——行动的意义与非暴力的理解


《甘地传》读后感——行动的意义与非暴力的理解
 阅读《甘地》进入尾声,最后几页了。姑且现在先把思绪整理下做个记录,等全文阅读完,也好有个阅读中和阅读后的对比。

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比较深的是行动的意义,就好比说我经常在Blog上发无谓的牢骚和无病呻吟,针对外界所起到的作用——确切的说是完全没有作用的,仅 仅可以作为自己的一种情感宣泄,相比那实实在在的“一公斤”、身体力行的郭飞熊、著书立说的廖亦武,这种情感宣泄是应该感到惭愧的。因为行动才是证明你立 场,将思考的结果付诸于现实的最好方法。不同的是,当我作为情感宣泄时,我的言论在一定范围内,将不承担任何风险;若将言论付诸行动,那将承受风险。这也 就是行动者的高尚之处——不畏风险。

至于非暴力的理解,我坦诚地说,阅读《甘地》的初衷是为了了解甘地此人的生平事迹,当我粗略地听闻到他能作到坚持素食与禁欲,我便有了深入了解的强烈欲 望,并非对他的非暴力学说有学习的渴求。然读书至尾声,我对非暴力有了个新的认识,当然不排除此后我听到更多的声音后改变一些我现在的立场,但是我有必要 在现在记录下我对非暴力最初的理解、感受。
在进行非暴力抵抗运动时,所有参与者都当保持有高度的道德自制与理性*头脑。

“他(非暴力抵抗者)应当始终是有意识地自觉地服从社会上的法律,而且他认为这样做是他的神圣职责,只有当一个人能够这样小心翼翼地服从社会上的法律,他才能够判断哪些具体的法律是和公正合理的,哪些是有失公正的。”(403页)

这也就是说,非暴力抵抗者应当能够理性*的区分抵抗的是什么,服从的是什么,对于哪些法律应当在抵抗时加以遵守,对于哪些法律是抵抗的对象,并且进行不服从 的非暴力理性*抵抗。而发动非暴力的抵抗时,也当确保参与抵抗活动的非暴力抵抗者有这样的共识。而甘地提到“喜玛拉雅山般的错误”(402页)则是对以上问 题的充分阐述。

甘地在南非与劳工的广泛接触和在印度三巴朗与农民的无间关系,以及在阿赫梅达巴罢工工人中间的自我忏悔勇于负责,都是在身体力行传播非暴力学说,不可否 认,无论劳工还是农民还是罢工工人,他们不可能所有人都全然理解了非暴力的真正含义,但是他们能够在后来的运动中保持克制,将抵抗运动以符合非暴力的形式 进行下去,这正是甘地身体力行的结果,并且他这样做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给予非暴力的传播注入新的血液。

书中甘地曾多次阐述宗教的内涵,我认为他达到了一种大同博爱的境界,在圣人中,这一点是共同的。不排斥别的宗教的存在并且予以尊重,适当时还积极的从中汲 取有益的思想和精神力量,兼收并蓄,这是很伟大的一点。而存在于甘地心中的神,在他危难与迷茫时给予他帮助及指引的神,即是真理。

现如今在甘地的思想中值得借鉴与思考的还有很多,例如:“我们面临的第一个任务是要消除农民的恐惧心理,要他们明白,官吏们并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 公仆,他们是俸禄来自人民所缴纳的税款”(375页),国人中持有此种观点的农民多乎?清覆灭百年,人的观念转变并不大,责任不在农民,正如学生进了学校 坐进了课堂,却无老师授课,责任不在学生一样。

(此次评价比较散漫,像读书的随手笔记一样不严谨.希望等我彻底整理好读<甘地>的笔记后,再完整地写一次)
http://guoxue.hxlsw.com/book/wenxue/4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