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大多数:同城公民圈子同城公民饭醉讲义之二
挪威森林李化平 2012-11-13
----------------------------------------------
一,
记得百年前的晚清吗?那年月,识字的人只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二。有革命或是改良意识的人(宪政共和)比例就更低了。然,一泡尿引发的武昌起义,竟然展开成了彪柄史册的辛亥革命。几个月后,中华民国建立了,值得骄傲的是,那可是亚洲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宪政共和国。
二,
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百多年前的中国,民智未开之时的晚清,宪政成了当时代的主流话语。
答案可能有很多种,有一个概念这里要深入展开:有效的大多数。
如果你翻开当时的报章书籍,你就能明白,宪政已成为当时有话语权的朝野共识。就是说,有话语权的知识阶层与官员们,包括皇族,已经认同中国需要实行宪政,他们同意,只有行宪政,中国才能踏上现代文明之路。
这就不难理解,大清会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回国后也正儿八经开始搞预备立宪了。其实,当时无论是保皇派,还是革命党,或是其它派系,对中国要搞宪政这一点是没有异议的,争论的焦点其实只在于:共和宪政还是君主立宪。
三,
我说这些陈年烂事,其实只是为了引入“有效的大多数”这个概念。
现实是,中国现在完全具备了实行民主宪政的条件,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中国民众的素质也完全具备了民主转型的基本条件。并,中国绝对多数的民众与体制内人员,也已经对这个制度不满了,希望改变的人占98%,这个数字我个人有统计资源来源:前年到去年我在中国南北行走,认识交流的人不说一万好几千是肯定有的,只有一男一女两个人给我说不同意中国实行民主。
四,
现实是,民意民心已经完全变了,可是,中国为什么现在没有改变呢?
我的回答有点简单化:握有话语权的那千分之一、二的人,就是那个几百万人的权贵利益集团,已经完全垄断了这个国家的资源,从金钱,武力到媒体等等。
也就是说,目前的中国,真正“有效的大多数”不是十三亿民众与体制内的人,也不是八千万党员,而是极少数的几百万权贵。
五,
海量级的十三亿民众,包括体制内的大多数人,按常规理解,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力量,可是事实上没见其发力,或说,没有力量与这个不义的权贵集团进行博弈。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十三亿人,都已被打散成原子状态,从而被这个权贵集团绑架了。
六,
这里就产生一个问题,十三亿民众包括体制内众多健康力量,其实也包括八千万党员里的绝大多数人,如何形成“有效的大多数”,有力量来与这个权贵集团进行弈,从而推动中国社会民主转型呢?
同城公民圈子就在现实条件下是一个最优选项之一。而要展开同城公民圈子,通过同城公民饭醉的方式则是一个最好的方式之一。在同城饭醉展开的过程里,公民们会团结起来,凝聚起来,这些愿意参与同城饭醉的公民,其实就是这个社会健康力量之中最活跃最“有效的大多数”。
这些人,这些有担当的活跃公民,将会引领中国步入文明。关键的是,这种方式,才能引领中国以最低成本实现民主转型。这一点非常关键--转型的成本与代价。
七,
那千分之一、二的权贵集团们,里面当然有识时务的精英,愿意以低成本引领中国社会转型。
可是,这些人目前只占少数,权力与利益这两个春药,大部分人是不愿意主动舍弃的。
要在权贵集团内部产生一个能带领中国社会民主转型的“有效力的大多数”只可能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公民社会民间力量的发育才是关键。
所以,同城公民圈子与其展开的同城公民饭醉非常关键。
八,
“有效的大多数”,这些有责任感的活跃公民,需要哪些基本素质呢?
我个人认同许博士志永先生倡导的这个理念:服务(比方说做公益。。。);担当(就是勇于敢于负责任,将困难与风险留给自己,将荣誉与功劳留给同仁);放下(舍弃那些虚华的表面内容,远离得失计较,沉下心来,踏实做好自己,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这个社会。)
改变一个社会的,从古到今,民意当然是基础。然,真正引领一个社会改变的,的的确确只是那个“有效的大多数”。
挪威森林李化平 2012-11-13
----------------------------------------------
一,
记得百年前的晚清吗?那年月,识字的人只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二。有革命或是改良意识的人(宪政共和)比例就更低了。然,一泡尿引发的武昌起义,竟然展开成了彪柄史册的辛亥革命。几个月后,中华民国建立了,值得骄傲的是,那可是亚洲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宪政共和国。
二,
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百多年前的中国,民智未开之时的晚清,宪政成了当时代的主流话语。
答案可能有很多种,有一个概念这里要深入展开:有效的大多数。
如果你翻开当时的报章书籍,你就能明白,宪政已成为当时有话语权的朝野共识。就是说,有话语权的知识阶层与官员们,包括皇族,已经认同中国需要实行宪政,他们同意,只有行宪政,中国才能踏上现代文明之路。
这就不难理解,大清会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回国后也正儿八经开始搞预备立宪了。其实,当时无论是保皇派,还是革命党,或是其它派系,对中国要搞宪政这一点是没有异议的,争论的焦点其实只在于:共和宪政还是君主立宪。
三,
我说这些陈年烂事,其实只是为了引入“有效的大多数”这个概念。
现实是,中国现在完全具备了实行民主宪政的条件,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中国民众的素质也完全具备了民主转型的基本条件。并,中国绝对多数的民众与体制内人员,也已经对这个制度不满了,希望改变的人占98%,这个数字我个人有统计资源来源:前年到去年我在中国南北行走,认识交流的人不说一万好几千是肯定有的,只有一男一女两个人给我说不同意中国实行民主。
四,
现实是,民意民心已经完全变了,可是,中国为什么现在没有改变呢?
我的回答有点简单化:握有话语权的那千分之一、二的人,就是那个几百万人的权贵利益集团,已经完全垄断了这个国家的资源,从金钱,武力到媒体等等。
也就是说,目前的中国,真正“有效的大多数”不是十三亿民众与体制内的人,也不是八千万党员,而是极少数的几百万权贵。
五,
海量级的十三亿民众,包括体制内的大多数人,按常规理解,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力量,可是事实上没见其发力,或说,没有力量与这个不义的权贵集团进行博弈。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十三亿人,都已被打散成原子状态,从而被这个权贵集团绑架了。
六,
这里就产生一个问题,十三亿民众包括体制内众多健康力量,其实也包括八千万党员里的绝大多数人,如何形成“有效的大多数”,有力量来与这个权贵集团进行弈,从而推动中国社会民主转型呢?
同城公民圈子就在现实条件下是一个最优选项之一。而要展开同城公民圈子,通过同城公民饭醉的方式则是一个最好的方式之一。在同城饭醉展开的过程里,公民们会团结起来,凝聚起来,这些愿意参与同城饭醉的公民,其实就是这个社会健康力量之中最活跃最“有效的大多数”。
这些人,这些有担当的活跃公民,将会引领中国步入文明。关键的是,这种方式,才能引领中国以最低成本实现民主转型。这一点非常关键--转型的成本与代价。
七,
那千分之一、二的权贵集团们,里面当然有识时务的精英,愿意以低成本引领中国社会转型。
可是,这些人目前只占少数,权力与利益这两个春药,大部分人是不愿意主动舍弃的。
要在权贵集团内部产生一个能带领中国社会民主转型的“有效力的大多数”只可能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公民社会民间力量的发育才是关键。
所以,同城公民圈子与其展开的同城公民饭醉非常关键。
八,
“有效的大多数”,这些有责任感的活跃公民,需要哪些基本素质呢?
我个人认同许博士志永先生倡导的这个理念:服务(比方说做公益。。。);担当(就是勇于敢于负责任,将困难与风险留给自己,将荣誉与功劳留给同仁);放下(舍弃那些虚华的表面内容,远离得失计较,沉下心来,踏实做好自己,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这个社会。)
改变一个社会的,从古到今,民意当然是基础。然,真正引领一个社会改变的,的的确确只是那个“有效的大多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