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安娜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指的是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1919年,英国殖民者制造阿姆利则惨案,导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涨。次年印度国大党通过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内容包括:以和平方式抵制英国殖民政府机关、抵制英货、抗税等。从1920-1944年间,先后举行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目前,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开始在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当中受到关注。作家刘荻就与人合译了美国人彼得•阿克曼与杰克•杜瓦尔合著的《一种更强大的力量-----非暴力抗争一百年》,希望其中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经验教训,能够为中国民众今后的行动提供指导。
事实上,有社会运动,就会有暴力与非暴力的区分;尤其是在落后地区,暴力手段的诱惑更为突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2006年推出的蒂利的《集体暴力的政治》就指出:在暴力时代,非暴力政治斗争的倡导者需要得到尽可能多的帮助。”非暴力斗争的政治运动,是更具有二十一世纪色彩的运动形式,也更符合社会的公共利益。
译者刘荻在谈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经验教训时总结说,要想 成功地通过谈判和妥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我们就必须注意几点: 首先是接受对方的让步。比如,1905年,俄国工人通过总罢工迫使沙皇尼古拉二世发 表《十月宣言》,承诺公民自由和宪政改革。但反对派中的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等激进分子却不以此为满足,企图发动暴力革命,结果遭到了残酷镇压。本书作者写道:“托洛茨基诋毁《十月宣言》,说它‘什么也不是’,并且要求建立人民共和国时,他实际上是对运动已经实现的成果视而不见,并且让获得立即满足的欲望 成为最终胜利的敌人。”“如果有更多反对政权的人士把《十月宣言》当作一项突破——承认人民拥有权力和与生俱来的权利——而不是一套令人鄙夷的权宜之计, 那么宫廷内支持改革的人士就有可能说服沙皇镇压是不必要的。但当时激进派过于狂热,右派的暴力和左派的过于自信破坏了这一良机。”通过民众运动来改变一个政权往往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很少可能通过一场运动就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我们就必须接受对手做出的较小让步,而不是一律将其视为敌人的诡计而加以拒 绝,让“敌人意识”成为取得最终胜利的敌人。
再就是要参加对方的游戏。非暴力争取权益最重要的一点是:非暴力运动的目的是迫使政府妥协,而不是充当武装起义的跳板。本书作者写道:“当非暴力运动试图将暴力纳入其战略时,它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一旦一个政权受到致命力量的攻击,它聚合内部的支持 并展开镇压的能力就会提升。”在1905年的俄国、1923年的鲁尔和20世纪80年代的智利,主张暴力的激进派都曾给非暴力抗争造成伤害。
综合概述的论点,刘荻总结认为,与主要依赖密谋和策 反武装力量等手段的暴力革命不同,非暴力运动广泛依赖宣传、动员和大众参与。 暴力活动会对非暴力运动造成伤害,这不仅是因为暴力可能招致镇压,还因为少数激进分子的暴力活动会吓跑支持者,尤其是本来可能参加运动的中产阶级和主流人士。暴力行动难以赢得普通民众的同情,更不用说参与了。如果参加运动的只有少数极端分子,而中产阶级和普通民众都 留在家中,那运动就失败了。
事实上,有社会运动,就会有暴力与非暴力的区分;尤其是在落后地区,暴力手段的诱惑更为突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2006年推出的蒂利的《集体暴力的政治》就指出:在暴力时代,非暴力政治斗争的倡导者需要得到尽可能多的帮助。”非暴力斗争的政治运动,是更具有二十一世纪色彩的运动形式,也更符合社会的公共利益。
译者刘荻在谈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经验教训时总结说,要想 成功地通过谈判和妥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我们就必须注意几点: 首先是接受对方的让步。比如,1905年,俄国工人通过总罢工迫使沙皇尼古拉二世发 表《十月宣言》,承诺公民自由和宪政改革。但反对派中的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等激进分子却不以此为满足,企图发动暴力革命,结果遭到了残酷镇压。本书作者写道:“托洛茨基诋毁《十月宣言》,说它‘什么也不是’,并且要求建立人民共和国时,他实际上是对运动已经实现的成果视而不见,并且让获得立即满足的欲望 成为最终胜利的敌人。”“如果有更多反对政权的人士把《十月宣言》当作一项突破——承认人民拥有权力和与生俱来的权利——而不是一套令人鄙夷的权宜之计, 那么宫廷内支持改革的人士就有可能说服沙皇镇压是不必要的。但当时激进派过于狂热,右派的暴力和左派的过于自信破坏了这一良机。”通过民众运动来改变一个政权往往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很少可能通过一场运动就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我们就必须接受对手做出的较小让步,而不是一律将其视为敌人的诡计而加以拒 绝,让“敌人意识”成为取得最终胜利的敌人。
再就是要参加对方的游戏。非暴力争取权益最重要的一点是:非暴力运动的目的是迫使政府妥协,而不是充当武装起义的跳板。本书作者写道:“当非暴力运动试图将暴力纳入其战略时,它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一旦一个政权受到致命力量的攻击,它聚合内部的支持 并展开镇压的能力就会提升。”在1905年的俄国、1923年的鲁尔和20世纪80年代的智利,主张暴力的激进派都曾给非暴力抗争造成伤害。
综合概述的论点,刘荻总结认为,与主要依赖密谋和策 反武装力量等手段的暴力革命不同,非暴力运动广泛依赖宣传、动员和大众参与。 暴力活动会对非暴力运动造成伤害,这不仅是因为暴力可能招致镇压,还因为少数激进分子的暴力活动会吓跑支持者,尤其是本来可能参加运动的中产阶级和主流人士。暴力行动难以赢得普通民众的同情,更不用说参与了。如果参加运动的只有少数极端分子,而中产阶级和普通民众都 留在家中,那运动就失败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