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陽光時務 | 從韓國經驗看「佔領中環」 民主不是單一場的決鬥


1993年,南韓警方用催淚彈驅散逾千名參加示威的大學生

文 / 鍾樂偉 (澳洲悉尼大學韓國研究系博士候選人)
南韓民主化運動成功在於聚合社會各階層支持。今日社會已失去當年民主運動的活力,香港「佔中」能否成功?南韓民主人士說︰香港要做好民主不是單一場決鬥的心裹準備,需長期作戰。
在我們的世界裏,穿梭過往數個世紀間,民主的思潮與制度建設曾經在不同的土壤裏播下種子:有的茁壯成長,有的只是與民主擦身而過;有的在偶然的機遇下萌芽,有的則是犧牲上數不清人類的血和淚一步一步建立而成。
說到這裏,看到香港,我們從1988年在殖民者手中爭取代議政制起始,經歷回歸前後民主發展的倒退,至今天仍有數之不盡對民主訴求抱有熱情的一輩,他們最終敲出「用愛與和平佔領中環」,作為香港真正實現「民主化」的關鍵與最後手段,以圖向中央政府表達港人對民主作為香港最後「核心價值」的渴望與追求。
在平行時空下,當 80年代是香港在中英之間爭取長遠最大民主空間的角力期,韓國也同樣經歷了民主化浪潮中最血腥、熱血和蕩氣迴腸的十年。1987年 6月,韓國全國有數百萬人上街高呼「打倒全斗煥、建立民主」的口號,最終他們成功把獨裁的惡樹在韓國從此連根拔起。當書本翻到那一頁,看到漢城 (現稱首爾 )街頭上聚集成數十萬的民眾,因催淚彈的煙把街道弄到白濛濛一片的景象,有的罷工、有的罷課、他們無不高舉國旗與橫額,呼喊着「」。那些日子,我想大家還是記憶猶新的。
走過二十五年的民主路,香港見證着身邊的國家與地區,一個接一個在經歷辛酸與汗水夾雜的民主化建設道路上取得成功,我們能否最後搭上「民主化」的列車,聽來很孤獨,但看到韓國帶給我們的經驗,毅然感到一鼓熱升與安慰湧上心頭。
革命是韓國的宿命
二次大戰結束後,朝鮮半島全體人民渴望的獨立自主狀況沒有到來,換來的是從蘇聯「扶植」下成立,由金日成領導的朝鮮,與美國協助半島以南地區建立一個新的民主「大韓民國」分庭抗禮。南端的民主政權,由留美回國的精英領袖李承晚作第一任韓國的總統。然而,民主與和平的日子終歸未有找到在韓國喘息的地方。韓戰發生前後,來自北方共產主義的威脅,使李承晚變回保守與高壓管治。他先以制止朝鮮入侵的理由,暴力鎮壓了發生在濟州島的民主革命,更以新建立的「國家安全法」拘捕了三萬多有「親北」傾向的平民。其後,他更貪污買票以維持他的政權,且修改憲法變成終生總統,令以民不聊生的民眾選擇以「革命」的方式,來推翻這位已腐化的建國總統。
短短建國不足十二年後,韓國便發生了第一場的民主革命。野心勃勃的李承晚再次在 1960年的總統大選中大舉使用舞弊方式以圖維持政權,但忍無可忍的民眾決定要發動革命推翻這個貪污不堪的政權。1960年4月,一名示威者在韓國南部馬山市的示威抗議中,被警方發射的催淚彈擊斃,結果是一石擊起千重浪,引爆了 419革命。數以萬計的學生上街聲討在青瓦台的李承晚,他卻下令向學生開槍,殺死了二百多人。鎮壓反而令民怨更大,導致更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結果是警方與軍方也不遵從政府命令,李承晚受不了壓力之下唯有狼狽下台逃到夏威夷,民眾也高呼革命成功,也是韓國學生所發起的最早的成功抗爭活動之一。
1960年的第一場革命沒有為韓國帶來真正的民主,一年後來自軍方的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奪取政權,建立軍事獨裁政體。朴正熙在國家進行社會大改造,不但打壓言論自由,公然以「國家安全」為名捉拿並殺害異見分子,更學習李承晚再一次修改憲法,建成「維新政權」,延伸政權至永遠。眼見韓國政治從此落入專權之際,韓國中情局的金載圭忽然暗殺了朴正熙,權力真空突然出現,民眾也再一次走上街頭,開始在全國各地展開示威遊行的抗議活動,反對軍方的全斗煥奪權。
從 1980年 5月中開始,數以萬計的大學生在全國各地展開反軍方奪權運動,特別在韓國南部的光州仍有大批民眾推動民主示威遊行,要求民選總統並要全斗煥下台。然而,全斗煥卻封鎖光州一切對外聯絡方式,並派遣數萬軍人包圍光州鎮壓遊行,最後在5月18日,全斗煥下令開槍屠殺示威者,導致數百至千人的喪生和數千人的受傷或被拘捕。最後,光州的革命在被機關槍與坦克車的鎮壓下被「平定」,也是韓國民主道路上最黑暗的一天。
518革命雖然未為韓國帶來民主,但從1981年起韓國民眾要求平反518民主運動的聲音不斷冒升。一方面,縱使全斗煥以酷刑迫害學生,但學生推動民主運動的力量卻日益壯大,當中他們更以自焚來吸引國際社會注視。1987年 5月,韓國天主教教會公開學生朴鍾哲被害是因警方以嚴刑審問下致死,點燃了蓄勢待爆的民眾情緒。在整個 5月裏,除了學生之外,連中產階級和白領階級都開始走上街頭要求民主選舉。面對着數百萬人上街的挑戰,雖然全斗煥曾考慮過再一次以槍彈鎮壓,但眼見時移世易,也只能要求他的繼承人盧泰愚發表「六二九」民主化宣言,支持韓國的民主化並在同年 10月以公投的方式通過了韓國的新憲法。就在那刻起,韓國全國民眾一同歡呼民主化的勝利,也成功超出了韓國革命的宿命論。
佔據:作為一種方法
回顧韓國民主抗爭的歷史,看到了血、汗與淚水外,也細味出他們在不同階段對民主運動策略的調節。今天香港走進了數十年前與韓國的相同境地:要使用暴力抗爭不為上算,因難以服眾;要發動公民抗命,亦要小心計劃,因為會影響社會經濟運作,更要盡力把持着應有的社會感召與道德高地。面對着如何權衡這個作為運動支點的承托力,看看韓國的民主化運動經驗,或許對今天討論「佔領中環」有極大的啟示作用。
說到韓國民主化經驗,趙大熙是當中曾經賣命投身參與的其中一員。現在他是韓國進步新黨的成員,也是進步力量的代表人物,「說到今天香港將進入民主化最關鍵的時刻,選擇以『佔領中環』的方式來表達人民對民主的訴求,話雖說是不容易,但也是十分正面的一步,我也是十分認同的﹗」趙大熙跟我誠懇地說出這番話。
以佔領方式,來表達出「公民抗命」的民主運動效果,在香港當然是革命性的,但在韓國多年來的民主抗爭路上,原來他們也曾走過相同的一段路。趙大熙提到:「80年代還是高中生的我,已在朋友圈子聽到不少大學生使用「佔領」方式訴說出對民主改革的渴求。當時,普遍的韓國人對 1980年發生在光州的屠殺民眾血腥鎮壓,責任都是歸咎於當時的美國政策背後默許全斗煥的惡行,所以反美的情緒一直很大。就是這樣,大學生一直在民主運動的矛頭也是針對着美國,因而他們也多次曾經發動佔領美國在韓國的文化中心事件。1981年他們佔領了釜山美國文化中心、1982年在光州美國文化中心裏自焚並跳樓自殺、72名大學生於 1985年更佔領了首爾美國文化中心五天。他們佔領美國文化中心,一來可以造成國際影響,也可以透過激進行動令民眾不會忘記光州的屠殺事件。」
「當民主運動到了頂峰的 1987年時,6月份,不少大學生因避開政府的捉拿,也曾經佔領過位於明洞的天主教教堂 6天,今天韓國人稱之「明洞六天」。當時的金壽煥樞機主教是民主運動的捍衛者,他容讓學生佔據教堂作暫避警察監察之用。」趙大熙憶起昔日在民主運動的動盪日子時,不禁也激動起來。說到近年,趙先生也提起佔領運動在韓國也依然存在:「2008年時,全韓國爆發反入口美國的牛肉風波,當時不少示威者也曾佔領過首爾的市政廳廣場,有些人更在那裏扎營了一個月。」可見佔領作為一種抗爭方式,在韓國也算是相當深入民心。
1993年,南韓警方拘捕一名抗議美國總統克林頓到訪的示威人士

非暴力抗爭的重要
佔領中環的背後,也是負帶着「愛與和平」的核心價值,來實現和平的「公民抗命」政治效果,這一點趙大熙也認同,亦令他聯想到與昔日韓國民主抗爭運動的類似情況。「雖然你經常看到一般韓國的示威者都是以暴力手段抗爭,但其實他們一直都是信奉「公民抗命」的理念,以和平方式表達訴求,只是每當示威過程中,警方都以過分的「暴力」應對和平的示威者。例如 1980年光州起義,當地的民眾是和平上街和參與燭光集會,意料不到政府竟然向手無寸鐵的民眾開槍屠殺,警方才是迫民眾走上「以暴易暴」的因由。另外,在 1987年的學生民主運動中,學生一直都是信守非暴力的原則,但警察卻向示威者使用過量的催淚彈,最終導致學生李韓烈被警方的催淚彈碎片傷及後腦致死,這才是激起民眾反抗使用暴力的主因。」
因而,趙大熙也相信「佔領中環」要極力維護和平與公民抗命的大原則,因為這是政府必須尊重的,而且是當權者賦予民眾應有的表達政見的權利。「作為政權,他們必然不想見到有民眾反對自己,更以塞路方式阻止交通運作。但他們也得明白,包括示威與罷工,也是公民權利的一部分,無論如何他們也要尊重這樣的表達方式。所以,以示威表達對普選的訴求也是合情合理的。但當然要維持着非暴力的公民抗命形式,因為這更能使一般民眾支持。」
一次曾經在香港的經驗,也使趙大熙相信香港人不會接受,民主化中出現「暴力化」的傾向,也使他放心,香港步向民主化上,其道德光環是不會被破壞。「我曾經在 2005年反世貿運動中,陪同韓農來到香港進行示威。有一天,我與幾位韓國朋友帶同反世貿標語走進地鐵車箱,不消一個車站後便有車站的工作人員走入車箱勸阻我們。從那次經驗可知,其實香港人對這樣的示威也有一定保留,看來應該不會在民主運動中出現什麼亂了調子的問題的。」
要推動全民參與
佔領中環,是推動香港民主化中極有意味的一步,也是香港民主發展史上的第一次,當中不但要動員一貫對民主有自然熱情的一群,更要取得「全民參與」的號召與動力,方可收到最大的政治效果。趙大熙也以韓國發動民主運動的經驗告知筆者,說:「單人匹馬應付民主運動是不可能的,正如韓國在 1987年的 6月的民主抗爭運動中,除了學生之外,工人罷工,連中產階級和白領階級都開始走上街頭要求總統直選,有超過數十萬民眾一同上街示威,可見跨階層是運動成功的關鍵。」
此外,他也以當下韓國民主運動失去動力的問題,警惕香港要把握全民動員的重要性。「今天韓國推動民主「優化」運動比以往更困難,就是因為難以聚合不同階層支持的問題。我們看到,經年累月,單靠同一班經常走上街頭的民主鬥士爭取民主,今天他們也會累下來。但是要求當下的大學生上街也算是不設實際 (要面對因高學費下,要兼顧工作與讀書 )、工人也因外判制度被迫分成兩派內鬥、曾經支持民主的一輩卻因年紀老去而變得保守,這樣的社會環境,導致今天在韓國推動政治與社會變革非常困難。我希望香港可以好好認知韓國今天這樣的問題,要努力聚合不同社會階層支持民主運動。」
雖然「佔領中環」有孤注一擲之勢,但趙大熙也以當年 1987年韓國民主抗爭時,在報紙《韓民族》的一句廣告句子作勸告 -「民主不是單一場的決鬥」,來鼓勵處於民主化十字路口上的香港人,不要輕易放棄,要有好像當年韓國民眾長期作戰的決心。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