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T(加拿大城市培训项目基督教服务处)为加拿大基督教教协的城乡宣道会(城乡团)的训练机构,社区组织的建立。所需工具...
(1)建立健全的群眾組織
(2)推動以人民為中心的健全社會運動
(3)改良社會的無方向性,創造新的社會風氣、文化及價值觀,建立
文明社會(civil society),帶來群眾對社區、鄉土、國家的歸屬感及認同感。
文明社會(civil society),帶來群眾對社區、鄉土、國家的歸屬感及認同感。
(1)學習社會事題分析的技巧。
(2)組織社區,學習組織的組成,運作原則及技巧,從事行動力的培育、
參與性民主傳統的建立及自力自主的組織的健全化。
參與性民主傳統的建立及自力自主的組織的健全化。
(3)培育領導者。
(4)讓群眾以自力克服無力感,嘗試權力與當主人翁的滋味。
(5)讓群眾以自力克服絕望感,帶來新的希望、朝氣、自信與自我形象。
信仰民主主義,愛好公義及和平,重視人性尊嚴,愛同胞,愛社區,認同鄉土及國家。
(1)能克服並解脫被壓迫者的心態。
(2)紮根在群眾,如領導有方,則可達到自力自主推進的境界。
(3)學習參與性的民主,其精神與運作,建立群體及團隊精神。
(4)與長期、短期目標相同。
(1)價值觀、理念、政治立場等問題。
(2)社會、文化、政治思想、傳統、歷史包袱等問題。
(3)需要長期間的努力,非為特效“快藥",無“救星"。
(4)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有時難於一致,戰略與戰術的運用上可能導致紛爭,
甚至山頭主義的出現。
(5)長期事工推動中,人性的各種弱點可能導致惡性效果。
(6)社區組織應具民主、開放性,決策速度較慢,效率可能較低。
|
要改變社會文化、風氣與傳統是從根底改變權力構造,需要整體地去分析研究,探討基本的價值觀,研討擬定策略計畫,設定行動上的短期計畫與長期計畫,發動群眾社會行動權力,以達到目標。但先決條件之一,是先由較小的事題做起,以累積寶貴的經驗,然後不斷提升層面,由小而中,最後大,或由低而高層次。
(1)問題與事題之分
(2)事題應有的特徵及選定的準繩:
a.有切身迫切感的,常在人民心裡的。
b.有其體性的,可感觸到、可指出的。
c.在社區組織行動能力範圍內,可發揮集體權力嬴取而獲解決的。
d.不構成社區分裂的。
e.決策者明確的。
f.能迫使決策者
──採納解決方案
──接受建議解決方案
──不接受建議的解決方案,或拒絕妥協案。
g.贏取權力解決事題,不然發動社區組織行動權力,進入非暴力直接行動。
CUT(Canadian Urban Training Project for Christian Services)為加拿大基督教教協的城鄉宣道會(Urban Rural Mission)的訓練機構。
所需工具有:(a)動力源的群眾、(b)社會分析的技巧、(c)當司機的組織者與(d)車輛==自力自給的社區組織。
建立健全的社區組織需先聘任一個適當的組織者,讓他有充分的時間傾聽、認識社區內群眾的心聲、問題、迫切的事題、價值觀、恐懼、期望、歷史、嗜好;與群眾共同思考,認別事題及共同做分析;培育社區內領導者,培育群眾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組織能力;與群眾共同策劃、激勵(agitate)群眾依其所擬定行動計畫,採取行動,展開運動。
運動告一段落後,勝利贏取權益解決時:可舉辦慶祝會、獎勵功勞者、擴大宣傳以展示社區組織群眾的權力(people's power),社區組織的功能,藉以提升社區組織在後一次行動運動欲解決的事題層面,或與鄰接社區組織串連擴大運動範圍。而運動未能達到所預期的成果時:亦應舉辦說明會,以便共同分析原因,檢討後果,重新做更徹底的分析、價值檢討,針對新的情況、重新做策略計畫與行動計畫,一俟時機成熟,即可採取行動,重新來或發動新運動。
社區組織是群眾參與社會運動的重要工具,但其所欲處理解決的事題的大小及範圍雖需經:分析→價值檢討→策略計畫→行動計畫一的四步驟,需要經常以螺旋式的提升擴大,不是關閉式的圓圈。
社區組織類似其他社會運動,舉例如慈善機構,甚至政黨,每當其面臨新而重大的挑戰時,需要嚴肅的一段內部檢討其宗旨、組織構造、財源、運作效率,分析後或許會發覺有必要做組織的轉形(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以提升層面,全面改善效益,接受新而更大的挑戰,以達到更高的境界。
任何一個社區組織如欲經由成熟的過程,以達到其存在的最終目標,則需要一位經驗豐富的專業組織者。他(她)是一個有理想、理念價值觀、確信民主、有自尊卻謙卑、有耐心能傾聽人民的心聲、有幽默感、情緒穩定、負責而有自我約束力,又願意將其組織社區的技巧傳授以培育人才,使社區組織能自力自主的人。其特質及角色有:
(1)激勵者(agitator)
傾聽人民心聲後,辨別社區領導者,把事(問)題具體化,以問答對話方式,對人民提出較有啟蒙性、刺激性的問題,喚醒啟蒙群眾(conscientization),激勵民心,以採取行動解決事題,並改變現狀。
(2)治本的民主主義信仰者(radical believer in democracy)
誘導群眾、人民以民主決策過程來採取自主、自願負責的社會行動,來謀取事題的解決及社會的改革。
(3)思考檢討者
組織者最重要的工作不是行動,而是幫助及教導人民如何思考、檢討及反省,以指明行動的方向。
思考的項目有:組織事工的意義、過程、成果、自我的價值觀、道德哲學問題、探討新方法、重新分析深思舊方法等。
檢討範圍包括:領導者的背景、價值觀、人際關係、成熟度、如何激勵領導者;組織者本身的準備程度和警覺度、事工的進度及挑戰性與幹部培育。有時需要重新徹底分析評詰策略計畫、行動計畫與其他有關的各種因素。
(4)策略計畫者(Strategic planner)
(5)戰術者(tactician)
(6)領導者(leader)
在初期推動組織運動時,或需暫時兼顧領導者角色,新的領導者亦需有此領導者之經驗。
(7)專業者(professional)
慎重的社區組織應建立健全的財政制度及狀況,而所應聘任最恰當的組織者除上述的特質,又有能扮演上列角色外,應該是位熱心、有理想、能吃苦、又能幹的人。
社區性的以事題為主,各地都有(包括亞洲)、迫切而具體,所以成員的參與度較高,以致能經由啟蒙過程,社會行動而達到自授權力(Empowerment)的境界。有些案例則經過一段奮鬥後,提升到結構性、全國性的問題,甚至如波海諸國所從事的波羅的海的污染、核能發電廠,廢棄物處理等事題的抗爭,由定點而區域,由國內而跨國,由社會性運動而勇敢採取群眾性公民防衛政策,致力邁進全國性的獨立復國運動而獲勝。
60年代初期在加拿大多倫多所發起及從事的活動:在多倫多大學的台灣同學會(Formosan Students Association, 1960)、台灣同鄉會(Formosan Association in Canada, 1963)、台灣自決聯盟(Formosan League of Self-Determination, FLSD, 1964春天)、加拿大台灣人權委員會(Committee of Human Right in Formosa, CHRF, 1964秋天)、台灣獨立聯盟加拿大本部(World United Formosans for Independence,WUFI, 1970)、台灣城鄉宣導會(Urban Rural Mission, URM, 1982)、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加拿大本部(World United Formosans for Independence,WUFI, 1987)、台灣訓練機構(Taiwanese Training Institute, TTI, 1988),訓練節目擴充,包括非暴力行動訓練(Nonviolent Aaction Training, 1990在多倫多),衝突處理及解決(Conflict Management and Resolution, CMR, 1994在台灣)及群眾性公民防衛(civilian-based defence, 1994在台灣),從社區組織、社會及政治運動,以致國家安全及和平。
改 變 為 什 麼 是 困 難 的
體制和組織如同人一樣,經常抗拒改變。
當組織內或外的個體要求改變時,他們會發現,
在人們的善意和行動能力之間總是存在有一道鴻溝。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