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月刊》記者 高伐林
旅美學人馮勝平十分痛切地繼續說:
以普世價值為基礎,憲政民主為目標的民主中國——是中國自由派知識分子的理想,也是中國政治轉型的最後階段。但是中國今天的自由派,根在西方,政治上先天不足,經濟上缺乏獨立,喜歡抱在一起取暖,又常常被自己的崇高所感動。由於對話語權的控制,他們經常陷入自我欺騙,以為自己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並代表民意。他們熟讀西方經典,忽視中國現實。他們從西方請來了德先生和賽先生,卻忘了考察兩位先生生長的土壤。他們不知道,中國老百姓希望的公平不是他們設想的起點的公平,而是打土豪後終點的公平;中國老百姓理解的正義也不是他們熱衷的程序正義,而是造反有理的道德正義。
至於海外民運,更走向極端:海外民運搶佔道德制高點,主張以包括暴力在內的一切手段結束中共一黨專政。這使馮勝平不禁想起拿破侖的一句話:“政治上最不道德的,就是去幹一件力所不能及的事”。且不說他們有沒有能力把中共推翻,就算有,必須回答的問題是,推翻之後誰來收拾殘局?中共崩潰以後他們有能力收拾局面嗎?如果有,靠什麼?如果沒有,怎麼辦?“在這個問題上,我尤其沒有信心。”
馮勝平現身說法:我早年參加並長期關注民運,看到的現實是,民運從幾千人,擴展到三萬人,到縮小到幾百人,分裂成幾十個組織,有至少四個總統、一個皇帝,幾十個主席。海外民運不就是為未來全中國範圍的民主,提供一個試驗場嗎?但迄今為止,這是一個失敗的試驗。民運中盛行抓特務,誰看誰都是特務,“幸虧民運中沒有政治保衛局,要有的話,海外民運的肅反,一定是很血腥的!不用共產黨,早就殺光了!”
“我總結民運,就是一句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馮勝平之所以提出“致習近平的信”這樣的思路,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民運的反思、是對民運失望的結果。
馮勝平。
沒有放棄探索中國民主之路
《明鏡月刊》記者問馮勝平:你認爲“讓少數人先民主起來”是最可行的思路,此前你還有其它的思路嗎?
馮勝平回答:我曾經想過很多招。例如,幾年前想過推動第三次“國共合作”,用國共兩黨的力量,來實現中國的民主轉型。國民黨是百年老黨,中共也有九十年,恩恩怨怨一個世紀,有過兩次合作。如果由這兩個黨形成兩黨政治,似乎比較現成、簡捷。當時與一些朋友討論過,也開過幾次會,後來發現不具現實性和可操作性。國民黨已經失去了參與大陸政治的興趣,兩次國共合作又翻臉,令他們失去了中國大陸,同時島內政黨政治的現實是它也受到民進黨嚴重的牽制,弄不好連台灣也丟失。從中共這一邊來看,也絕不願意與老對手來分享政權。
馮勝平還考慮過國內的反對派力量。“劉曉波、張祖樺我很早就認識,談過多次,我也考慮推動國內的維權人士與中共合作,實現憲政。但我很快也發現,國內維權和海外民運,從其總體思路而言,實際上是一樣的,只不過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所以重點不一樣,在國內是維權人士,出來就是民運人士,甚至比民運還要激進。他們與我過去一樣,太執著於鬥爭,也過於迷信西方政治制度,以為只要結束一黨專政,普及普世價值,中國就能實現民主。恰恰是我們這些在海外搞過民運又退出民運的人,對這個問題有更深切的思考。”
一篇文章怎樣能打一百分?
馮勝平這封致習近平公開信流傳後,是否遞到了習近平手裡?
這封上書,馮勝平本人發給若干朋友看,有多位與中共上層有接觸的人士讀到後,主動提出來要呈遞給最高領導人,但是習近平究竟是否看到,看到後是否認同?截至目前,馮勝平並未得到確切訊息。
《明鏡月刊》記者問:今天回頭來看,你認爲這封上書,最核心、最關鍵的是什麽?你提出的路徑,最難辦的是什麽?你建議的這條道路,最有創見的是什麽?在社會上流傳開來,最引起共鳴和最受到詬病的是什麽?
馮勝平對我這連珠炮似的問題,一一道來:
上書中最關鍵的一點:實現黨內民主,善待反對派,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動用軍隊解決黨爭民變。國內幾百個網站的轉載,很多都是以這個為提示語;更多的提示語,就是這篇文章最後所論述的:黨內民主成功之日,就是一黨專政結束之時。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沒有永遠執政的黨,在憲政民主中消失的中國共產黨給中國一條出路,也給了自己一條退路。
最難辦的是什麼?那就是對付文中說到的“第三個雞蛋”——怎樣對付權貴集團的腐敗和貪婪。(注:馮勝平致習近平信中分析:“今天中國有三顆不能踩破的雞蛋:左派、自由派和權貴集團。”)如果習近平改變思路,這個最難辦的問題,可以變為改革最大的動力——跳出運動治國的思維,堅持依法治國,尊重和執行“八二憲法”,就很可能將既得利益集團變為改革的動力。毋庸諱言,習近平的統治基礎,很大程度上就是這個集團,他們能把習舉上去,也就能把習拿下來。如果你的運動是針對他們來的,要挖他們的祖墳,他們肯定要跟你死拼。但是如果往前看,而不是往後看——歷史的帳算不清,還不了。如果不是用運動的方式,而是用立憲的方式,就會發現,只要政策恰當,面前的阻力就會變成動力。我正在寫新的文章來更深入闡述這個問題。
上書中最有創見的,馮勝平認爲,是提出了一條在中國目前的局面下代價最小、阻力最小的走出專制王朝循環的路。
最受詬病的是什麼?馮勝平笑了:烏有之鄉和美國的希哲兄(王希哲)這樣的極左派,大陸學者王康這樣的極右派,都撰文批判。攻擊點可以想見:極右派抨擊我是替共產黨張目、辯護、續命,延年益壽;極左派則說,我這封公開信本質上還是要普世價值,是要推翻共產黨。
但是馮勝平的信,引起了極大的共鳴。無論是鐵流那樣的右派,還是黃紀蘇那樣的左派,無論是太子黨還是平民,他的小學同學,40年前同事工友、中國民聯的老戰友……許多人為他提出的建議而激動。“一位太子黨朋友告訴我,他收到不同的人給他發送了十幾次,其中還有一位已經患了絕症、醫生判决只有兩個月可活的朋友也給他轉去,還叮囑他,這是救國救民之道,你們一定要想辦法送到最高層……”
各種人的不同反應,讓馮勝平想起澳大利亞華裔學者張鶴慈的那個奇妙打分:一篇文章出來,能爭取到中間派,就及格了;溫和左派和溫和右派有其中之一支持,70分;溫和左派和溫和右派一起支持,80分;如果前三派都支持,極端左派和極端右派有一方罵,再加10分;極左極右一起罵,就是100分。“他說此文跡近100分。呵呵……”
“有些說法或許有溢美,但是至少可以說明,此文得到極大的共鳴。在有共鳴、共識的地方,很可能就有一條路,如果當局走這條最引起共鳴的路,至少社會思想阻力將很小。”
馮勝平滔滔不絕還講了很多,更多內容,將在《調查》雜誌特刊刊出。不過,話說回來,《明鏡月刊》記者指出:許多讀者雖然對這篇上書的思路表示認同,但是也多表示懷疑:好是好,最高當局能採納嗎?(《明鏡月刊》40期)
旅美學人馮勝平十分痛切地繼續說:
以普世價值為基礎,憲政民主為目標的民主中國——是中國自由派知識分子的理想,也是中國政治轉型的最後階段。但是中國今天的自由派,根在西方,政治上先天不足,經濟上缺乏獨立,喜歡抱在一起取暖,又常常被自己的崇高所感動。由於對話語權的控制,他們經常陷入自我欺騙,以為自己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並代表民意。他們熟讀西方經典,忽視中國現實。他們從西方請來了德先生和賽先生,卻忘了考察兩位先生生長的土壤。他們不知道,中國老百姓希望的公平不是他們設想的起點的公平,而是打土豪後終點的公平;中國老百姓理解的正義也不是他們熱衷的程序正義,而是造反有理的道德正義。
至於海外民運,更走向極端:海外民運搶佔道德制高點,主張以包括暴力在內的一切手段結束中共一黨專政。這使馮勝平不禁想起拿破侖的一句話:“政治上最不道德的,就是去幹一件力所不能及的事”。且不說他們有沒有能力把中共推翻,就算有,必須回答的問題是,推翻之後誰來收拾殘局?中共崩潰以後他們有能力收拾局面嗎?如果有,靠什麼?如果沒有,怎麼辦?“在這個問題上,我尤其沒有信心。”
馮勝平現身說法:我早年參加並長期關注民運,看到的現實是,民運從幾千人,擴展到三萬人,到縮小到幾百人,分裂成幾十個組織,有至少四個總統、一個皇帝,幾十個主席。海外民運不就是為未來全中國範圍的民主,提供一個試驗場嗎?但迄今為止,這是一個失敗的試驗。民運中盛行抓特務,誰看誰都是特務,“幸虧民運中沒有政治保衛局,要有的話,海外民運的肅反,一定是很血腥的!不用共產黨,早就殺光了!”
“我總結民運,就是一句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馮勝平之所以提出“致習近平的信”這樣的思路,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民運的反思、是對民運失望的結果。
馮勝平。
沒有放棄探索中國民主之路
《明鏡月刊》記者問馮勝平:你認爲“讓少數人先民主起來”是最可行的思路,此前你還有其它的思路嗎?
馮勝平回答:我曾經想過很多招。例如,幾年前想過推動第三次“國共合作”,用國共兩黨的力量,來實現中國的民主轉型。國民黨是百年老黨,中共也有九十年,恩恩怨怨一個世紀,有過兩次合作。如果由這兩個黨形成兩黨政治,似乎比較現成、簡捷。當時與一些朋友討論過,也開過幾次會,後來發現不具現實性和可操作性。國民黨已經失去了參與大陸政治的興趣,兩次國共合作又翻臉,令他們失去了中國大陸,同時島內政黨政治的現實是它也受到民進黨嚴重的牽制,弄不好連台灣也丟失。從中共這一邊來看,也絕不願意與老對手來分享政權。
馮勝平還考慮過國內的反對派力量。“劉曉波、張祖樺我很早就認識,談過多次,我也考慮推動國內的維權人士與中共合作,實現憲政。但我很快也發現,國內維權和海外民運,從其總體思路而言,實際上是一樣的,只不過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所以重點不一樣,在國內是維權人士,出來就是民運人士,甚至比民運還要激進。他們與我過去一樣,太執著於鬥爭,也過於迷信西方政治制度,以為只要結束一黨專政,普及普世價值,中國就能實現民主。恰恰是我們這些在海外搞過民運又退出民運的人,對這個問題有更深切的思考。”
一篇文章怎樣能打一百分?
馮勝平這封致習近平公開信流傳後,是否遞到了習近平手裡?
這封上書,馮勝平本人發給若干朋友看,有多位與中共上層有接觸的人士讀到後,主動提出來要呈遞給最高領導人,但是習近平究竟是否看到,看到後是否認同?截至目前,馮勝平並未得到確切訊息。
《明鏡月刊》記者問:今天回頭來看,你認爲這封上書,最核心、最關鍵的是什麽?你提出的路徑,最難辦的是什麽?你建議的這條道路,最有創見的是什麽?在社會上流傳開來,最引起共鳴和最受到詬病的是什麽?
馮勝平對我這連珠炮似的問題,一一道來:
上書中最關鍵的一點:實現黨內民主,善待反對派,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動用軍隊解決黨爭民變。國內幾百個網站的轉載,很多都是以這個為提示語;更多的提示語,就是這篇文章最後所論述的:黨內民主成功之日,就是一黨專政結束之時。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沒有永遠執政的黨,在憲政民主中消失的中國共產黨給中國一條出路,也給了自己一條退路。
最難辦的是什麼?那就是對付文中說到的“第三個雞蛋”——怎樣對付權貴集團的腐敗和貪婪。(注:馮勝平致習近平信中分析:“今天中國有三顆不能踩破的雞蛋:左派、自由派和權貴集團。”)如果習近平改變思路,這個最難辦的問題,可以變為改革最大的動力——跳出運動治國的思維,堅持依法治國,尊重和執行“八二憲法”,就很可能將既得利益集團變為改革的動力。毋庸諱言,習近平的統治基礎,很大程度上就是這個集團,他們能把習舉上去,也就能把習拿下來。如果你的運動是針對他們來的,要挖他們的祖墳,他們肯定要跟你死拼。但是如果往前看,而不是往後看——歷史的帳算不清,還不了。如果不是用運動的方式,而是用立憲的方式,就會發現,只要政策恰當,面前的阻力就會變成動力。我正在寫新的文章來更深入闡述這個問題。
上書中最有創見的,馮勝平認爲,是提出了一條在中國目前的局面下代價最小、阻力最小的走出專制王朝循環的路。
最受詬病的是什麼?馮勝平笑了:烏有之鄉和美國的希哲兄(王希哲)這樣的極左派,大陸學者王康這樣的極右派,都撰文批判。攻擊點可以想見:極右派抨擊我是替共產黨張目、辯護、續命,延年益壽;極左派則說,我這封公開信本質上還是要普世價值,是要推翻共產黨。
但是馮勝平的信,引起了極大的共鳴。無論是鐵流那樣的右派,還是黃紀蘇那樣的左派,無論是太子黨還是平民,他的小學同學,40年前同事工友、中國民聯的老戰友……許多人為他提出的建議而激動。“一位太子黨朋友告訴我,他收到不同的人給他發送了十幾次,其中還有一位已經患了絕症、醫生判决只有兩個月可活的朋友也給他轉去,還叮囑他,這是救國救民之道,你們一定要想辦法送到最高層……”
各種人的不同反應,讓馮勝平想起澳大利亞華裔學者張鶴慈的那個奇妙打分:一篇文章出來,能爭取到中間派,就及格了;溫和左派和溫和右派有其中之一支持,70分;溫和左派和溫和右派一起支持,80分;如果前三派都支持,極端左派和極端右派有一方罵,再加10分;極左極右一起罵,就是100分。“他說此文跡近100分。呵呵……”
“有些說法或許有溢美,但是至少可以說明,此文得到極大的共鳴。在有共鳴、共識的地方,很可能就有一條路,如果當局走這條最引起共鳴的路,至少社會思想阻力將很小。”
馮勝平滔滔不絕還講了很多,更多內容,將在《調查》雜誌特刊刊出。不過,話說回來,《明鏡月刊》記者指出:許多讀者雖然對這篇上書的思路表示認同,但是也多表示懷疑:好是好,最高當局能採納嗎?(《明鏡月刊》40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